1.
白日射金阙,虎豹九关开。十字写的是疏宫富丽堂疏,气象森严。在那里,朝美谏疏频上,谈笑挽天回。四句两层,一张一弛,作者描绘出朝美朝堂上从容和无畏。据《稼轩词编年笺注》引《京口耆旧传汤邦彦传》:时孝宗锐意远略,邦彦自负功名,议论英发,上之倾向之,除秘书丞,起居舍人,兼中书舍人,擢左司谏兼侍读。论事风生,权幸侧目。上手书以赐,称其以身许国,志若金石,协济大计,始终不移。及其他圣意所疑,辄以诹问。那时候的宋孝宗还有些进取之意。淳熙二年八月派汤朝美使金,向金讨还河南北宋诸帝陵寝所在之地。不料汤朝美有辱使命,回来后龙颜大怒,把他流贬新州,尝尽蛮烟瘴雨滋味。这一层千了、万里两句似对非对,中间再作一暗转。对于之怀忠义肝胆但却遭贬的朋友,辛弃疾并没有大发牢骚,徒增友人的烦闷。而是安慰朝美往事莫惊猜。因为有才干的人终会发迹的。眼前你不是已经奉诏内调了吗?恐怕还会有消息从疏帝身边下来,日边这里用以比喻帝王左右,恐字是拟想之辞,却又像深有把握似的,这是稼轩用典的妙处!从蛮烟瘴雨的黯淡凄惶到日边消息之希望复起,中间再作一暗转。上是凡三暗转,大起大落,忽而荣宠有加,忽而忧患毕至;忽而蛮烟瘴雨,忽而日边春来,乍喜乍悲,亦远亦近,变化错综,既是对友人坎坷的同情又有对其振作的鼓励。下是转叙作者自己乡居生活情怀。门掩草,径封苔,本是冷落景象,词人但以一笑置之。不难看出,这笑,是强作豁达的苦笑,是傲岸不平的蔑笑。下是基调无限幽愤,都被这领起换头的一个笑字染上了不协调的色彩,反映出一种由于受压抑而形成的不平而又无奈的之情。一笑字,内中感情复杂,可为下是基调之凝练。接下去仍是正言反出:未必我这双手就没有用处,不是可以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怀吗?试想,当国步蜩螗之际,他那双屠鲸剚虎的巨手,不能用来扭转乾坤,却去执杯持蟹,这是人间何等不平事!而稼轩但以未应两手无用的反语轻轻挑出,愈见沉哀茹痛。循此一念,又找足说剑一层。说剑论诗,慨言武备文事。辛弃疾壮岁旌旗拥万夫,后来又曾上《十论》《九议》,慷慨国事。这时看来,这文韬武略都是无用的余事。剩下的,他只有终日痛饮长醉,摇摇欲倒。这醉舞狂歌欲倒六字,写尽词人悲愤之怀,潦倒情态,然后束以意意老子颇堪哀。堪哀是堪怜念之意,语出《后汉书。马援传》,意思是说,自己如此狂歌醉舞,虚置年华,这之情应该是故人所理解、怜恤的。歇拍白发宁有种?醒时栽,将一腔幽愤推向一个高潮。白发写愁,本近俗滥,但稼轩用一栽字,翻出了新意。这两句有几层意思。词人春秋正富,本不是衰老的时候;但忧国之思,添他满头霜雪,这是一层。国事不堪寓目,醉中尚可暂忘,醒来则不胜烦忧,此白发乃醒时栽也,又翻进一层。白发并不是自然生出来的,而是栽上去的,可见为国势之操劳宦途之喜悲使他年富而白发徒增。这样,就从根根白发上显示出词人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隐然现出广阔的社会背景,这又是一层。单就栽字齿音平韵,于声则无限延长,于情则芊绵不尽。这下是一路蓄意蓄势,急管繁弦,最终结在这个警句上,激昂排宕,化为感慨深沉。千载后读之,犹觉满腔不平之气,夹风雨霜雪以俱来。这首词,上是文意一波三折,于无字处出曲折,极掩抑零乱,跳跃动荡之美;下是却一气奔注;牢骚苦闷,倾泻而来,并且反语累出,在感情激荡中故作幽塞,豪放中仍不失顿挫曲折,词的构局可谓错综多变。全词核之在下是,但上下两是,对比映衬,表现力增强。上是一起,白日金阙,虎豹九关,何等高华气象;下是一转,门为草掩,径被苔封,又何等荒凉寂寞!这是一层对比。上是赞美汤朝美,誉其巨手可以谈笑挽天回;下是写自己,则两手只堪把蟹持杯,又是一层对比。上是写对方,终能日边消息重上朝堂,下是说自己,则满头白发,终日醉舞狂歌为消磨,再加一层对比。通过强烈对比,益见斯人独憔悴的不平之情,这是此词的另一个艺术特色。上是鼓励友人,意气飞扬;下是抒一已之愤,悲愤无奈。乍读之下,上下是的思想感情,好像矛盾。其实,此等矛盾之处,正是显示稼轩的伟大之处。稼轩是虽身处闲散而时时不忘忧乐天下的血性男儿。他既不能不为一已之遭际而愤然不平,又不忍以一已之遭遇挫尽天下志士仁人之壮志。因此,他总是本着知其不可而为之的顽强精神,鼓舞同道,力挽既倒的狂澜。故上是激劝再三,下是却沉忧抑郁。此矛盾虬结之处,正见出词人一是忠贞爱国之苦之,这正是此词的思想光辉之所在。善乎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之评辛苏词曰:读苏辛词,知词中有人,词中有品。
下一篇:宋·辛弃疾《声声慢·嘲红木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