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之第三女":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
"微时嫁柴绍":地位低微时嫁给了柴绍。
# 微时:地位低微时。
"高祖起兵反隋":唐高祖率兵起义,
# 起兵反隋:一作起义兵。义兵:反隋的大军。
"绍与妻谋曰":柴绍和妻子商量说:“
# 谋:计划,商量。,妻:指李渊的第三女。
"尊公欲扫平天下":你父亲想平定混乱的天下,
# 尊公:您的父亲。
"绍欲迎接义旗":我想投奔起义军,
# 迎接义旗:投奔起义军。
"二人同去则不可":一起离开不可行,
"吾独行又俱后害":我独自离开又害怕你有危险,
# 吾独行又俱后害:一作“独行俱后害”,一作“独行恐俱后害”。
"未知机如何":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 未知机如何:一作“何为计”,一作“为计若何”。何:什么。
"妻曰":妻子说:“
"公宜速去":你应该速速离开。
# 速:赶快。,宜:应该,应当。,公:你。
"予一妇人":我一个妇女,
"临时自为计":到那时自己会有办法的。”
# 计:计谋,策略。,临:面对、到。
"绍即间行至太原投高祖":柴绍立刻抄小路赶往太原投奔唐高祖。
# 至:一作赴。赴:奔赴,投入。,间:通假字,通”见“,秘密地,悄悄地。
"妻乃归酃县":他的妻子则回到酃县,
# 酃县:在陕西,今作“户县”。
"散家资":拿出家里的积蓄,
"起兵以应高祖":组建一支军队来响应唐高祖,
"得兵七万人":招募到的士兵有七万人,
"颇多为女子":很多都是女子,
"与太宗俱围京城":和唐太宗李世民一齐包围了京城,
# 太宗:李世民,她的哥哥。
"号曰娘子军":号称“娘子军”。
"京城平":京城被攻下以后,
# 平:攻下。
"封为平阳公主":她被封为平阳公主。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关于平阳公主的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全文围绕唐高祖起兵反隋这一历史背景展开,叙述了“娘子军”的诞生过程,展现了平阳公主在动荡局势下的果敢、聪慧与英勇。
2. 分段赏析
“唐高祖之第三女,微时嫁柴绍。高祖起兵反隋,绍与妻谋曰:‘尊公欲扫平天下,绍欲迎接义旗,二人同去则不可,吾独行又俱后害,未知机如何?’”:开篇介绍平阳公主身份及婚姻,点明故事背景为高祖起兵反隋。接着通过柴绍的话语,展现他面临的两难困境,为下文平阳公主的决策做铺垫,引发读者对后续发展的关注。“妻曰:‘公宜速去。予一妇人,临时自为计。’绍即间行至太原投高祖。”:平阳公主简短有力的回答,尽显其果敢,一句“临时自为计”,体现出她的自信与独立。柴绍依言前往太原,推动故事发展,突出平阳公主的主导作用。“妻乃归酃县,散家资,起兵以应高祖,得兵七万人,颇多为女子,与太宗俱围京城,号曰娘子军。京城平,封为平阳公主。”:详细叙述平阳公主的行动,她回酃县散家财起兵,组建起颇具规模且特色鲜明(多为女子)的军队,并与太宗一同围攻京城,展现其卓越的领导能力和军事才能。最后获封平阳公主,是对她功绩的肯定,也为故事画上圆满句号。
上一篇:宋·何应龙《行人》
下一篇:宋·陈普《归去来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