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jiān
zuò
shǒu
sān

朝代:宋作者:潘大临浏览量:2
西
shān
tōng
xué
chì
yǐn
lóng
gōng
xíng
shèng
sān
fēn
guó
liú
wàn
shì
gōng
shā
míng
quán
宿
tiān
kuò
tuì
退
fēi
hóng
鸿
zuì
xiàn
gān
竿
guī
chuán
péng

译文

西山崇山峻岭,连绵不绝,似与虎穴相连,赤壁下临深渊,那直插云霄的巨石,似乎是龙宫的天然屏障。这三国必争的要冲之地,当年英雄所建的功业也随着东逝的流水而去。俯视沙滩,一片明亮,原来是一群白鹭栖息于此,仰望天空,天空如此辽阔,一支高飞的鸿雁似乎步步后退。最羡慕江边的渔者,悠闲的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

逐句剖析

"西山通虎穴":西山崇山峻岭,连绵不绝,似与虎穴相连,

# 通:一作连。,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赤壁隐龙宫":赤壁下临深渊,那直插云霄的巨石,似乎是龙宫的天然屏障。

# 赤壁:即赤鼻矶,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江边,与樊口隔江相对。相传这是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军之处,其实赤壁之战的发生地在今湖北蒲圻境内。

"形胜三分国":这三国必争的要冲之地,

# 三分国:指三国。

"波流万世功":当年英雄所建的功业也随着东逝的流水而去。

"沙明拳宿鹭":俯视沙滩,一片明亮,原来是一群白鹭栖息于此,

# 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拳:指白鹭睡眠时一脚拳缩之状。,沙明:指沙滩映着波光格外晚亮。

"天阔退飞鸿":仰望天空,天空如此辽阔,一支高飞的鸿雁似乎步步后退。

"最羡渔竿客":最羡慕江边的渔者,

# 渔竿客:垂钓的渔民。渔:一作鱼。,最羡:最是羡慕。

"归船雨打篷":悠闲的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

# 船:一作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江间作四首(其三)》是宋代诗人潘大临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是组诗的第三首。诗的前半部分,以细腻笔触勾勒出山环水绕、地势险要,恰似虎踞龙盘之状,进而缅怀往昔英雄们的丰功伟绩。后半部分,则描绘了鹭鸟安宿沙滩、鸿雁翱翔长天的静谧景致,借此抒发诗人内心深处的归隐之意。此诗构思独具匠心,情感含蓄深沉,营造出的意境开阔宏大,诗味悠长,读者诵读之时,仿若身临其境,画面历历在目。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江间作四首(其三)》是宋代诗人潘大临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是组诗的第三首。潘大临的《江间作四首》,大致创作于公元1095年(宋哲宗绍圣二年)至1098年(元符元年)期间,本诗便是其中之一。潘大临身为隐居黄州的士人,苏轼谪居黄州时,他不仅曾与苏轼交游,还向其学习作诗。黄庭坚同样对潘大临的诗才颇为欣赏。1095年(绍圣二年),苏轼与黄庭坚皆被贬至偏远之地,这组诗创作于此后不久,因此诗中提及苏、黄的贬谪之地,以表怀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诗。描绘了山环水绕、地势险要,如虎踞龙盘般的壮丽景象,缅怀了古代英雄的丰功伟绩;同时也勾勒出鹭宿沙滩、鸿飞长天的宁静画面。营造出意境阔大且兼具雄浑与清幽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往昔英雄的追慕,又表达了自身归隐的志向。

2. 写作手法

联想:“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诗人身处龙盘虎踞的形胜之地,眼前的景象引发了他对三国时期历史的联想。他由当下的地理位置,想到这里曾是三国鼎立之时兵家必争之处,众多英雄在此建功立业。然而,往昔英雄们的辉煌事迹,如今已如江水般滚滚流逝,表达了对历史兴衰和英雄功业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首联“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诗人借西山、赤壁之景凭吊古迹。当船行于江中,诗人凭倚船舷眺望,黄州紧邻大江,西山山脉连绵起伏,山峰巍峨奇峻,四周群山环绕,山林树木高耸茂密,松柏郁郁葱葱,让人不禁联想,这深山之中想必藏有猛虎。而那传说中周瑜大破曹操百万雄师的赤鼻矶,峭壁险峻,直插江面,赤壁下临万丈深渊,那岿然矗立的巨石,恰似龙宫天然的坚固屏障。诗人曾随苏轼到此游览,仿佛还能听见苏轼在此处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传世绝唱。颔联“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则是诗人见景而生的联想。如今诗人独自游历这曾为古代英雄纵横驰骋的地方,思绪万千。眼前这龙盘虎踞的险要之地,正是三国鼎立之时兵家的必争之处。往昔,诸多英雄豪杰在此施展雄才大略、建功立业,然而,那些辉煌事迹都已如浩渺江波,滚滚向东流逝而去。颈联“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描绘出一幅鹭宿沙滩、鸿飞长天的宁静画面。往昔之事已如流水般远去,此时,眼前的沙滩在光照下洁白明亮,一群鹭鸟蜷缩着身子,彼此依偎,静静地栖息其上,羽毛洁白如雪。诗人抬头仰望,辽阔天空中,鸿雁正振翅高飞。由于它们飞得极高,融入广阔天际,乍一看,竟让人产生它们不是在前行,而是在向后退飞的错觉。“天阔退飞鸿”这一独特观感,正是诗人身处江面船上,仰望浩渺长天时所获,如此细腻描绘,使读者仿若身临其境。此联中“明”字凸显沙滩在光照下的明亮,“退”字巧妙传达出因视觉误差产生的奇妙感受,用字之精妙,令人拍案叫绝。尾联“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则尽显诗人睹景思隐之情。曾经群雄逐鹿、建立盖世功勋的时代已一去不返,鸿雁也顺应时节高飞远去。此刻,诗人心中最羡慕的,便是那如“独钓寒江雪”般的江上“渔竿客”。钓完鱼后,他们悠然地驾着一叶扁舟,哼着轻快渔歌,在如烟细雨中缓缓归去。雨滴打在船篷上,发出清脆的“叭嗒”声,仿佛在为他们的归途打着节拍,直至船与人渐渐消失在朦胧烟雨中。

4. 作品点评

从这首诗里,作者缅怀古代英雄豪杰建功立业的笔触间,不难察觉,其内心那颗不甘寂寞的心正隐隐跳动,满怀着一展宏图、有所作为的渴望。然而,受所处时代与社会环境的局限,他终究只能在江湖中悄然老去,空留壮志未酬的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晁说之《痛恨》

下一篇:宋·于石《柳子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