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ān
shī
shí
shǒu
liù

朝代:宋作者:宋白浏览量:3
jǐn
wéi
xíng
zhàng
xiù
wéi
qīn
shā
xīng
xīng
shēn
huā
yáng
míng
pǐn
yào
lán
cái
jiàn
shǎng
qiān
jīn
shuí
wàng
zhèng
wèi
qiān
zhū
wéi
néng
tiǎo
qín
luò
shuǐ
qiáo
nán
sān
yuè
liǎng
yán
zhī
xīn

译文

花团锦菜如锦缎帷幕经绣被,不再濡染猩红色。已令人陶醉在花谱上名气很大,位占第一在药栏里赏以千金也不足贵。是谁卷起珠麻看花已经忘情,得意时只能弹奏玉琴表爱意。在洛河桥南的暮春三月里,我和牡丹相对无言心心相印。

逐句剖析

"锦为行障绣为衾":花团锦菜如锦缎帷幕经绣被,

# 衾:大被。,行障:犹今围师之属。

"不杀猩猩色已深":不再濡染猩红色。

"花谱扬名居一品":已令人陶醉在花谱上名气很大,

"药栏才见赏千金":位占第一在药栏里赏以千金也不足贵。

"谁忘正为褰珠箔":是谁卷起珠麻看花已经忘情,

# 褰珠箔:用手提起环帘。

"得意惟能挑玉琴":得意时只能弹奏玉琴表爱意。

"洛水桥南三月里":在洛河桥南的暮春三月里,

# 洛水:洛河。

"两无言语各知心":我和牡丹相对无言心心相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牡丹诗十首(其六)》是宋代诗人宋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围绕牡丹展开,前两联着重描写牡丹的珍贵,通过“锦为行障绣为衾”“花谱扬名居一品”等表述,突出牡丹的艳丽和在花卉中的崇高地位,以及它的价值。颈联从人的感受和体验入手,体现出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欣赏,尾联则营造出一种人与花相互理解、心意相通的美好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赞美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锦为行障绣为衾,不杀猩猩色已深。”​​上句“锦为行障绣为衾”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牡丹比作华丽的锦缎行障和精美的绣花被子,形象地描绘出牡丹的艳丽和富贵。下句“不杀猩猩色已深”则从侧面强调牡丹颜色的艳丽,无需借助猩猩的血色来增添色彩,突出了牡丹本身的天然之美。这两句诗通过对牡丹外观的描写,为全诗奠定了赞美和欣赏的基调。​​颔联:“花谱扬名居一品,药栏才见赏千金。”​​上句“花谱扬名居一品”表明牡丹在花谱中名列前茅,具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下句“药栏才见赏千金”则进一步强调牡丹的珍贵,刚在药栏中出现就被人赏赐千金,突出了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珍视。这两句诗通过对牡丹地位和价值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使读者感受到牡丹的独特魅力。​​颈联:“谁忘正为褰珠箔,得意惟能挑玉琴。”​​上句“谁忘正为褰珠箔”中的“褰珠箔”是一种优雅的动作,暗示人们在欣赏牡丹时的惬意和陶醉。下句“得意惟能挑玉琴”则表明牡丹让人得意的原因是能够让人弹奏玉琴来欣赏它,进一步体现了牡丹的高雅和人们对它的喜爱。这两句诗从人的感受和行为入手,表现出牡丹对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尾联:“洛水桥南三月里,两无言语各知心。”​​上句“洛水桥南三月里”点明了时间和地点,营造出一种美好的氛围。下句“两无言语各知心”则将牡丹和赏花人之间的关系升华到一种心灵相通的境界,虽然彼此没有言语交流,但却能心领神会。这两句诗通过营造意境,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使读者感受到人与花之间的和谐与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宋白《牡丹诗十首(其五)》

下一篇:宋·晁端礼《惜双双·天上星杓春又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