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ǎn
méi
·
·
chàng
dào
yáng
guān
shēng

朝代:宋作者:刘仙伦浏览量:3
chàng
dào
yáng
guān
shēng
xiāng
dài
qīng
fēn
,
luó
dài
qīng
fēn
xìng
huā
shí
jié
fēn
fēn
shān
rào
cūn
shuǐ
rào
cūn
gèng
méi
xīn
qíng
gòng
jiǔ
zūn
chūn
shān
xiāng
mǎn
kōng
yǒu
hén
bān
liǎng
xiāo
hún
shàng
huáng
hūn
lóu
shàng
huáng
hūn

译文

当唱到《阳关曲》的第四声时。两人轻轻分开了香带,也轻轻分开了罗带,正是杏花开放的时节,细雨纷纷扬扬地下着,青山环绕着那孤独的村庄,绿水也环绕着那孤独的村庄。更没有心情再一起举杯饮酒了,春天穿的衣衫还留着香气,却只空有那哭泣的泪痕,同样的离别相思之情,让两人都黯然销魂。游子在马上迎来了黄昏,女子在楼上也迎来了黄昏。

逐句剖析

"唱到阳关第四声":当唱到《阳关曲》的第四声时。

# 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南。原指经过阳关通往西域的大路。

"香带轻分,":两人轻轻分开了香带,

"罗带轻分":也轻轻分开了罗带,

# 罗带:丝织的绸带。

"杏花时节雨纷纷":正是杏花开放的时节,细雨纷纷扬扬地下着,

"山绕孤村":青山环绕着那孤独的村庄,

"水绕孤村":绿水也环绕着那孤独的村庄。

"更没心情共酒尊":更没有心情再一起举杯饮酒了,

"春衫香满":春天穿的衣衫还留着香气,

"空有啼痕":却只空有那哭泣的泪痕,

# 啼痕:泪痕。

"一般离思两销魂":同样的离别相思之情,让两人都黯然销魂。

# 销魂: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其哀愁。

"马上黄昏":游子在马上迎来了黄昏,

"楼上黄昏":女子在楼上也迎来了黄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一剪梅·唱到阳关第四声》是宋代刘仙伦创作的词作。此词上片描绘送别场景,以“唱到阳关第四声”起笔,借《阳关三叠》的典故点明离别主题,“香带轻分,罗带轻分”细腻刻画两人分别时的不舍,“杏花时节雨纷纷。山绕孤村,水绕孤村”通过描写春雨中的孤村之景,渲染出孤寂哀伤的氛围。下片抒发离情,“更没心情共酒尊”直抒离别后的伤感,无心饮酒;“春衫香满,空有啼痕”写出泪湿衣衫的悲伤模样;“一般离思两销魂。马上黄昏,楼上黄昏”从双方角度展现两人同时陷入离思,在黄昏时分,游子于马上、女子在楼上,各自思念对方。全词以细腻的笔触和情景交融的手法,生动展现出友人之间难舍难分的离愁别绪和相思之苦。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杏花时节雨纷纷”,点明春天杏花绽放、细雨纷纷的美好时节,却以乐景写哀情,更显游子离别的孤独、落寞与伤感。引用:“唱到阳关第四声”引用了《阳关三叠》中“劝君更尽一杯酒”的典故,引发“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离愁别绪,增强了伤离别之情的表达。

2. 分段赏析

开篇“唱到阳关第四声”,引用《阳关三叠》典故,既未直接写景也未言情,却巧妙营造出离别氛围,引发读者对“西出阳关无故人”离愁别绪的联想,为全词奠定伤感基调;“香带轻分,罗带轻分”,“罗带”“香带”运用借代,分别指代远行之人与送行女子,“轻”字细腻地刻画了双方不忍触碰别离话题的复杂心理;“杏花时节雨纷纷”,点明时间为春天,以乐景衬哀情,借杏花春雨的美好景致,反衬游子离别的孤独落寞,且化用“清明时节雨纷纷”诗句,更添伤感氛围;“山绕孤村,水绕孤村”,通过重复“绕孤村”,以叠字手法强化山水环绕孤村的寂寥之景,景中含情。下片“更没心情共酒尊”承接上片离别场景,直抒胸臆,表明因离别伤心而无心饮酒;“春衫香满,空有啼痕”,“空”字生动展现出离别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无奈与悲伤;“一般离思两销魂”,直接点明离别使双方黯然销魂;“马上黄昏,楼上黄昏”,运用对面落笔的手法,从游子与女子双方着笔,描绘同一黄昏时刻,游子在马上思念,女子在楼上牵挂的情景,情景交融,将两人的相思之苦与难舍难分、无可奈何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壁《六月十四日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辛弃疾《南乡子·好个主人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