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shí
shǒu

朝代:宋作者:释师体浏览量:3
jiǎ
shǐ
使
bǎi
qiān
jié
suǒ
zuò
wàng
yīn
yuán
huì
shí
guǒ
bào
hái
shòu

译文

即使经历百千个漫长的劫数,众生所造作的善恶业因也不会消失。当因缘聚合相遇之时,曾经种下的业因所产生的果报,最终还是要自己来承受。

逐句剖析

"假使百千劫":即使经历百千个漫长的劫数,

"所作业不忘":众生所造作的善恶业因也不会消失。

"因缘会遇时":当因缘聚合相遇之时,

"果报还自受":曾经种下的业因所产生的果报,最终还是要自己来承受。

# 果报还自受:以上宋正受《嘉泰普灯录》卷二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颂古十首(其五)》是南宋僧人释师体创作的偈颂诗。此诗以佛教因果轮回思想为主题,直接阐述业力与果报的关系。前两句“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忘”,强调无论历经多少漫长岁月,众生所造作的善恶业因都不会消失,“百千劫”突出时间的漫长无垠,加深业力恒存的印象;后两句“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点明当因缘聚合时,曾经种下的业因必然会产生相应果报,且需自己承受。全诗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将佛教深奥的因果观念清晰表达,没有过多修饰,却字字有力,直击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忘”,开篇便以宏大的时间尺度“百千劫”切入,“劫”在佛教中是极为漫长的时间概念,在如此漫长的岁月流转中,“所作业不忘”明确指出众生在身、口、意三方面所造作的一切善恶行为,都不会随时间消逝而磨灭。这打破了人们对时间能淡化一切的常规认知,强调业因如同种子,一旦种下,便深深扎根于生命的轮回之中,无论时光如何变迁,都持续存在,为后文果报的显现埋下伏笔。“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此句进一步点明因果关系的运作机制。佛教认为,世间万物的生灭变化皆由因缘和合而成,业因虽暂时潜伏,但当特定的因缘条件汇聚之时,就会如同种子遇到合适的土壤、水分和阳光般,迅速生长并结出相应的果实,即果报。“还自受”三字,强调了果报的承受主体是造业者自身,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无人能够替代,这体现了佛教教义中对个体行为责任的强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绍昙《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一》

下一篇:宋·释正觉《颂古一百则(其六十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