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晓来深":清晨的溪水变得格外深邃,
"片光万物新":一片晨光洒来,世间万物都焕发出新的生机。
"相识满天下":天下之大,相识的人遍布各处,
"知心能几人":但真正彼此知心的,又能有几个呢。
1. 分段赏析
首句“溪水晓来深”以自然意象切入,通过清晨溪水的深邃意境,暗喻修行者内心的澄明与佛法的深奥。“晓来深”既指时间上的破晓,也象征心灵在觉醒后的通透状态,与《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超脱境界相呼应。这一句以溪水的流动感,暗示修行者在尘世中保持清净心的动态过程,体现了释印肃以自然之景喻禅理的创作特色。次句“片光万物新”承接上文,以“片光”象征佛法的光明,照亮万物并赋予其新生。“片光”不仅指自然光,更隐喻觉悟后的智慧之光,使世间万物在刹那间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此句与《金刚经》“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的教义相通,强调真正的庄严并非外在形式,而是内心净化后对世界的重新认知。诗人通过“万物新”的意象,传递出修行带来的精神升华与生命觉醒。第三句“相识满天下”转向对世俗人际关系的描述,以“满天下”的广泛交往,反衬出表面热闹背后的精神孤独。此句化用民间俗语,如“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的普遍性感慨,突出知音难觅的现实困境。在佛教语境中,这一描写暗含对世俗关系的超脱态度,暗示修行者在尘世中寻求精神共鸣的艰难。末句“知心能几人”以反问强化主题,通过对比“相识满天下”与“知心”的稀缺,揭示了人性中深层的孤独与对真正理解的渴望。此句既呼应了前两句的自然禅意,又形成世俗与超脱的鲜明对比,强调修行者应超越外在交往,追求与佛法的精神契合。诗中“无门户”的理念,体现了释印肃对佛法普遍性的理解,即真正的知音在于对心性的共同领悟,而非世俗的应酬。
上一篇:宋·拾遗《蓼花》
下一篇:宋·黄庭坚《雪花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