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入云山":高高的山上现在进入了秋天,
# 云山:指山势高峻,耸入云端。,秋入:进入秋天。
"物情潇洒":山中景物清爽秀丽。
# 潇洒:形容清爽秀丽的样子。,物情:指山中景物的情态。
"百般景物堪图画":景物众多争艳斗奇就像一副图画。
"丹枫万叶碧云边":枫叶之多尽染万山一直连绵到云彩边上,
# 碧云:青白色的云气。,万叶:极言枫叶之多。,丹枫:亦称霜叶、红叶。
"黄花千点幽岩下":在山岩深幽之处,无数的菊花,点点洒洒。
# 幽岩下:山岩深幽之处。,黄花千点:无数的菊花。
"已喜佳辰":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众人欢度,
# 佳辰:指中秋。
"更怜清夜":又逢天气爽朗,
"一轮明月林梢挂":一轮明月挂在树梢上。
# 林梢挂:挂在树梢上。
"松醪常与野人期":我常与山野之人相约饮酒,
# 期:约会之意。,野人:山野之人。,常与:点明了兴趣所在,乐此不疲。,松醪:醪,是松膏酿制的酒。
"忘形共说清闲话":不拘形迹地在月光下谈天说地。
# 共说清闲话:一起谈天说地。,忘形:便是隐士悠然自得、不拘形迹的写照。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以山水田园为题材的词作。该词上片以清疏笔调绘就斑斓云山秋意图,下片叙写词人与村翁月下对饮、闲话家常。全词尽显山居之乐与淡泊心境,音韵和谐、笔墨灵秀,臻于化境。
2. 写作手法
拟人:“秋入云山,物情潇洒”,将山中草木赋予人的情感,说它们在秋来之际显出潇洒姿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秋山景物的灵动之美。对偶:“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同时,通过“丹枫”与“黄花”、“万叶”与“千点”、“碧云边”与“幽岩下”的鲜明对比,描绘出色彩绚丽、层次分明的秋山景色。
3. 分段赏析
上片“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开篇以“秋”字点明节令,“入”字写出秋的动态,“云山”指明秋的处所,“云”字又点出山势高峻。接着写山中草木似有知有情,秋来尽显潇洒姿容,景中含情,我在景中。“百般景物堪图画”则总括秋山景物之美,千姿百态,富有诗情画意。“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是精美对偶句,“丹枫万叶”写层林尽染,“碧云边”描绘出枫叶与碧云相映的秀丽景色;“黄花千点”状菊花之多,“幽岩下”点出其位置,描绘出岩壑含翠、金菊耀眼的清幽景色。下片“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换头三句写仲秋夜月之美。先以“已喜”“更怜”表达对佳节和清夜的喜爱,接着描绘出月圆如轮高挂林梢的美景,正是赏月好时刻。“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写词人常与山野之人相约饮酒,在月光下不拘形迹地谈天说地,表现出闲适惬意、怡然自得的山居乐趣,淡泊心境与清幽月色交融。
4. 作品点评
《踏莎行・山居》的语言艺术堪称精妙绝伦。其音韵流转自然,平仄相协、韵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如清泉石上,叮咚悦耳;词句既具典雅之美,又含质朴之韵,意象清新灵动,意境清丽秀润,如一幅水墨画卷徐徐铺展。词人以亲切自然的笔触,将山水之趣与生活之味娓娓道来,毫无雕琢之痕,却字字珠玑、辞意兼美。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皆彰显出词人对语言炉火纯青的驾驭能力,使整首词在质朴与雅致间达到精妙平衡,令人回味无穷。
# 风格秀雅清丽。
近代朱孝臧
# 词文写景色彩明丽,精美绝伦。
现代啄言
下一篇:宋·张孝祥《水调歌头·泛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