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划水剪荷花":小船划过水面,船桨划开的水波如剪刀般分开荷花,
"两岸西风晕晚霞":两岸边,西风吹拂,将晚霞的色彩晕染开来。
"恍似瑶池初宴罢":恍惚间,仿佛像是瑶池刚刚结束一场宴会,
"万妃醉脸沁铅华":无数宫妃醉酒后的脸庞,透着铅华般的光泽。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夏日小桥边荷花盛开、与两岸西风中的晚霞相映的美景,又以瑶池宴罢的万妃比喻荷花,展现了荷花的动态美感与华贵气质。
2. 写作手法
比喻:“小桥划水剪荷花”以“剪”字将流水比作锋利的剪刀,赋予水波主动切割的力量,生动展现出水流划开荷花丛的动态之美;“万妃醉脸沁铅华”则以“万妃醉脸”喻指晚霞映照下的荷花,把荷花粉嫩的色泽比作醉酒仙妃的面颊,既凸显荷花的灵动鲜活,又借“铅华”赋予其高贵典雅的气质,巧妙实现自然之景与仙境意象的交融。虚实结合:前两句“小桥划水剪荷花,两岸西风晕晚霞”为实写,细致描绘小桥流水、荷花摇曳、晚霞晕染的水乡傍晚实景;后两句“恍似瑶池初宴罢,万妃醉脸沁铅华”转入虚写,借“瑶池”“万妃”等神话意象,将眼前之景幻化为瑶池仙宴后的场景,虚实转换间,既保留自然之美,又赋予景色超凡脱俗的仙境韵味。
3. 分段赏析
“小桥划水剪荷花,两岸西风晕晚霞”以灵动笔触勾勒水乡晚景:小桥横跨水面,流水如剪刀裁开荷花丛,“剪”字赋予静态景物动态张力,仿佛水流带着力道劈开莲茎,荷花摇曳生姿;两岸西风轻拂,将晚霞晕染得如胭脂溶于水墨,“晕”字化视觉为触觉,晚霞的浓淡渐变似被风揉碎,与水波荡漾的光影相映成趣。“恍似瑶池初宴罢,万妃醉脸沁铅华”则转入奇幻想象:眼前景象恍若西王母瑶池宴饮方歇,万千仙妃醉后脸颊泛着红晕,铅华之色渗入肌肤。“恍似”二字打通现实与仙境,将晚霞映水的绚烂比作醉酒仙妃的容颜,“万妃醉脸”以拟人化笔触让自然景观充满生命温度,铅华般的光泽既写晚霞的瑰丽,又暗含水光粼粼的质感,虚实交织中尽显诗意的浪漫诡谲。
4. 作品点评
该诗接连入选“九首经典荷花诗词”与“十首最美荷花诗文”,被视作咏荷佳作。诗中刻画的荷花景致,被认为“娇艳、与美人相映成趣”。
上一篇:宋·释师范《偈颂七十六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