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shí
shǒu
sān
shí
sān

朝代:宋作者:释大观浏览量:3
lián
kāi
hǎi
yǒng
áo
shān
zhī
jīn
shì
shān
lín
chéng
shì
yuē
tóng
kàn

译文

莲花在陆地上开放,大海中涌起如鳌山般的巨浪。不知今夜是哪一个特殊的夜晚,山林与城市约定共同欢庆这一时刻。

逐句剖析

"莲开陆地":莲花在陆地上开放,

"海涌鳌山":大海中涌起如鳌山般的巨浪。

"不知今夕是何夕":不知今夜是哪一个特殊的夜晚,

"山林城市约同看":山林与城市约定共同欢庆这一时刻。

# 山林城市约同看:旧注:元宵。看:一作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偈颂五十一首(其三十三)》是南宋僧人释大观创作的一首偈颂。此诗开篇描绘了“莲开陆地,海涌鳌山”的奇特景象,营造出神秘而宏大的氛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不知今夕是何夕”一句,化用经典表述,流露出对时间与当下情境的深刻思索;末句从超凡的景象拉回到人间,展现出一种普世同享的情怀。全诗句式简洁却意境深远,以自然景象与质朴语句,传达出深刻的禅理与对世间万物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具有独特的禅意韵味与思想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莲开陆地,海涌鳌山”两句构建出奇特宏大的景象。“莲开陆地”,陆地本非莲花寻常生长之处,此句打破常规认知,以莲花在陆地开放这一奇景,象征着超凡脱俗、不同凡响之事的发生,莲花在佛教中常代表着清净、觉悟,陆地生莲暗示着在平凡世间显露出非凡的佛性与智慧。“海涌鳌山”,大海中涌起如鳌山般的巨浪或景象,“鳌山”在传统意象中常与神秘、宏大相关,如传说中鳌背负着仙山,这里大海涌起鳌山,营造出波澜壮阔、震撼人心的氛围,寓意着佛法的力量如同这汹涌的景象,磅礴且不可阻挡,能冲破世间的种种局限与混沌。​“不知今夕是何夕”一句,化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诗句,营造出一种沉醉、忘我的氛围。两者都通过对时间的追问,表达出一种对当下情境的思索与感慨。苏轼的词句是在中秋佳节,对月饮酒,遥想天上仙境的时间,充满了对宇宙和人生的哲思。释大观的诗句则是在禅意的情境中,引发对当下时刻以及世间万象的感悟,不知今夕何夕,意在忘却世俗时间的束缚,进入一种超脱的禅定境界。结合前两句营造的奇妙景象,此时诗人似已沉浸于超凡脱俗的境界之中,忘却了尘世中时间的流转与限制,达到一种与天地自然、佛法真谛相融的状态,如同在美好的梦境或深刻的禅定体验里,忘却了今夕所处的具体时日,全身心地感受当下这一特殊时刻蕴含的无限深意。​“山林城市约同看”则将视野从超凡的景象拉回到人间,展现出一种普世同享的情怀。“山林”常代表着远离尘世喧嚣、清幽寂静的修行之地,而“城市”则象征着繁华热闹、充满世俗烟火气的人间。“约同看”表明无论是在山林中潜心修行的隐者,还是在城市里奔波忙碌的世人,都一同来观看这奇妙的景象(这里的景象可理解为前两句所营造的蕴含佛法真谛的景象,也可象征着世间一切能引人感悟的美好事物),意味着佛法的普照与感悟不分地域、不分人群,所有人都有机会领略到其中的奥秘,体现出一种平等、包容的佛教思想,倡导众生皆可通过对世间万象的观察与体悟,走向觉悟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下一篇:宋·方岳《过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