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山下赤松乡":金华山下的赤松乡,
# 金华山:山名。在浙江省金华市北,传说山上有神仙石室。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四》:“吾郡金华山,道书为三十六洞元之天,世传神仙窟宅。”参见“金华牧羊儿”。
"何日横门杜短墙":何时能有带短墙的柴门。
"皮几鹑衣甘淡泊":以皮制小几、破旧衣衫为伴,甘愿淡泊度日,
"竹阴花径任徜徉":在竹荫花径间,随意漫步。
"雨余静听溪流激":雨后静静听着溪水湍急流淌,
"风过时闻稻米香":风吹过时常闻到稻米的清香。
"缄负此心刚未遂":藏在心中的这份心愿刚刚没能实现,
"羡渠陶子傲羲皇":羡慕那陶渊明能傲视上古帝王般自在。
# 羲:一作义。
宋代政治家、文学家
郑刚中(1088~1154),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字亨仲,号观如居士,追谥忠愍,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为政干练有方略,治蜀时颇有政绩。其文简古,其中奏议条理分明,风格凝重,有古文大家之风范。其诗峭健,多寓身世遭遇之慨,罢斥后之作情感真挚,兴寄遥深。其《幽居》等诗,方回以为奇丽绝妙,部分诗作则有陈与义诗风。代表作品有《论治道人材疏》《感雪竹赋》《秋夜山居》等。著有《北山集》《周易窥余》《石羊山房集》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田园生活诗。围绕对乡村生活的描绘,将个人情感与田园景色融为一体,通过对简朴生活、自然景致的刻画,表达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心愿未遂的无奈。
2. 写作手法
设问:“金华山下赤松乡,何日横门杜短墙”中,“何日”以设问的方式,直接抒发了诗人对金华山下赤松乡那般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将这种渴望变得更为真切可感。对比:皮几鹑衣甘淡泊,竹阴花径任徜徉”通过“皮几”“鹑衣”所代表的简陋生活物品,与“竹阴”“花径”构成的清幽雅致环境形成对比。前者凸显物质生活的朴素,后者展现精神世界的自在,鲜明地体现出诗人甘于淡泊、沉醉于自然之美的生活态度。化用:“羡渠陶子傲羲皇”化用陶渊明《与子俨等疏》中“自谓是羲皇上人”典故,借陶渊明的形象来强化自身的隐逸之志。
3. 分段赏析
首联“金华山下赤松乡,何日横门杜短墙”,开篇点出地点,“金华山”“赤松乡”勾勒出一幅远离尘嚣的乡村图景。诗人以“何日”发问,流露出对拥有“横门短墙”的简朴居所的期盼,暗含着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为全诗奠定了宁静而略带怅惘的基调。颔联“皮几鹑衣甘淡泊,竹阴花径任徜徉”,描绘了诗人向往的生活状态。“皮几”“鹑衣”是简朴生活的象征,诗人却“甘淡泊”,展现出对物质匮乏的坦然;“竹阴花径”勾勒出清幽的环境,“任徜徉”则体现出无拘无束的闲适,将诗人对恬淡生活的喜爱融入其中。颈联“雨余静听溪流激,风过时闻稻米香”,转向对乡村景色与气息的细致刻画。雨后溪流湍急的声音、风吹过带来的稻米香气,从听觉和嗅觉两个角度,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鲜活与质朴。这两句以景衬情,进一步烘托出田园生活的美好,也让诗人对这样的生活更加向往。尾联“缄负此心刚未遂,羡渠陶子傲羲皇”,直抒胸臆。“缄负此心刚未遂”道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向往归隐的心愿未能实现;“羡渠陶子”则明确点出对陶渊明式隐逸生活的羡慕,“傲羲皇”更是凸显了隐士不媚世俗的品格,将自己未能如愿的失意与对隐逸的追求结合起来,使情感表达更为深沉。
上一篇:宋·曹颖叔《长乐台》
下一篇:宋·朱淑真《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