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雨霁余飞":暑天的雨刚停,还飘着零星细雨,
"翻沟水鸣玉":沟渠里的水流翻涌,发出如玉佩相击般的清越声响。
"半规入岚雾":半圆的夕阳渐渐隐入山间雾气,
"平畴愈新绿":平坦的田野在暮色中显得更加鲜绿润泽。
"时有牧归牛":不时有放牧归来的牛群走过,
"一笛过山曲":一阵笛声悠扬地飘过山谷。
"吾庐附幽深":我的居所依傍在幽深的地方,
"四面荫修竹":四周都被修长的竹林遮蔽着。
# 修:《永乐大典》卷三五八一作松。
"垂云下林梢":低垂的云层压向林梢,
"惊鸟自争宿":受惊的鸟儿各自争着在枝头栖息。
"夜色迫书卷":夜色渐渐逼近,催促我放下书卷,
"呼童具灯烛":于是呼唤童仆准备灯烛。
宋代政治家、文学家
郑刚中(1088~1154),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字亨仲,号观如居士,追谥忠愍,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为政干练有方略,治蜀时颇有政绩。其文简古,其中奏议条理分明,风格凝重,有古文大家之风范。其诗峭健,多寓身世遭遇之慨,罢斥后之作情感真挚,兴寄遥深。其《幽居》等诗,方回以为奇丽绝妙,部分诗作则有陈与义诗风。代表作品有《论治道人材疏》《感雪竹赋》《秋夜山居》等。著有《北山集》《周易窥余》《石羊山房集》等。
1. 分段赏析
前四句“暑雨霁余飞,翻沟水鸣玉。半规入岚雾,平畴愈新绿”从视听交织入手,“翻沟水鸣玉”以“鸣玉”比喻水流清越,搭配“翻”字凸显雨后沟渠的湍急动态,“半规入岚雾”的光影朦胧与“平畴愈新绿”的色彩对比,勾勒出雨后田园的清新润泽;中四句“时有牧归牛,一笛过山曲。吾庐附幽深,四面荫修竹”融入人文气息,“牧归牛”“一笛”以简笔勾勒牧童晚归的悠然画面,笛声穿谷的听觉描写打破静谧,与“四面荫修竹”的清幽居所形成动静映衬,暗合诗人对隐于自然的偏爱;后四句“垂云下林梢,惊鸟自争宿。夜色迫书卷,呼童具灯烛”以“垂云”“惊鸟”的暮色动态承接自然时序,“迫”字赋予夜色以催促感,自然过渡到“呼童具灯烛”的日常细节,将暮色降临的客观变化与诗人挑灯读书的生活节奏自然衔接。全诗以质朴语言捕捉瞬间景致,于“水鸣玉”“一笛”等炼字中见灵动,在“惊鸟争宿”与“幽居灯火”的动静相生中,展现乡居生活随自然更迭的恬淡自适,客观呈现宋代文人寄情山水、于寻常物象中寻诗意的生活意趣,语言清简而意境自足,具含蓄之美。
上一篇:宋·吴龙翰《诗境》
下一篇:宋·陆叡《瑞鹤仙·湿云黏雁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