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听银签":我频频地倾听更漏之声,
# 银签:指的是古时一种计时的器具,即更漏中的标签。
"重燃绛蜡":又重新点起红烛,满屋光明,
# 绛蜡:指红蜡烛。
"年华衮衮惊心":年华滚滚宛如流水,令我黯然心惊。
# 衮衮:连续不断地流动,引申为急速流逝。此指时光匆匆。
"饯旧迎新":饯别旧岁,迎接新春,
# 饯旧迎新:辞旧迎新。饯,送别,送行。
"能消几刻光阴":还能用得着几刻光阴,新的一年翩翩来临。
"老来可惯通宵饮":年老体衰,怎么能习惯通宵畅饮,
"待不眠、":想要守夜不睡、
"还怕寒侵":又怕寒气袭人衣襟。
"掩清尊":我轻轻地放下酒樽,
# 清尊:酒器。亦借指清酒。尊,同“樽”。
"多谢梅花":感谢那初开的梅花,
"伴我微吟":陪伴着我独自低吟。
# 微吟:小声吟咏。
"邻娃已试春妆了":邻家的姑娘已试着穿上春衣,美丽的鬓发上首饰簇新,
"更蜂腰簇翠":腰间簇饰翠绿,
# 翠:翠钿、即翡翠做的花,是妇女的装饰物。,蜂腰:与下句“燕股”都为“邻娃”的节日装饰,剪裁为蜂为燕以饰鬓。
"燕股横金":鬓边横插金钗。
"勾引东风":温和的春风引起人们的春情,
"也知芳思难禁":也令人芳情难禁。
# 芳思:犹言春情。
"朱颜那有年年好":朱颜哪能年年都好,
# 朱颜:红润美好的容颜。
"逞艳游、":应该尽情地游乐、
"赢取如今":趁着现在的大好光阴。
"恣登临":恣意地去眺望登临,
# 登临:登山临水。也指游览。,恣:随意,无拘束。
"残雪楼台":观赏那残雪未消的玉色楼台,
"迟日园林":游览那斜阳辉映的美丽园林。
# 迟日:春日。《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后以“迟日”指春日。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婉约词,也是一首节序抒怀词。描绘了除夕守岁时的时光流逝之叹与衰年心境,上片通过“银签”“绛蜡”等意象勾勒彻夜守岁场景,尽显年华衮衮的惊心与孤寂;下片借“邻娃试春妆”的鲜活画面触发对生命的热爱,以“恣登临”的旷达收束,体现衰年之人在辞旧迎新中对时光的深婉叹惋与及时行乐的积极期许。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通过“银签”“绛蜡”“残雪楼台”“迟日园林”等景物描写,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生活的热爱等情感融入其中。对偶:上片“频听银签,重燃绛蜡”采用工整的四字对句,凝练地展现守岁场景,增强词句韵律感。想象:下片“勾引东风,也知芳思难禁”想象东风也被少女新妆吸引,构思奇妙,增添词的浪漫意趣。
3. 分段赏析
“频听银签,重燃绛蜡”两句是上片开篇的四字对句。“频听银签”中,“频”字精准地刻画出守岁之久,词人多次聆听银签自落声,暗示夜已深沉,营造出静谧又略带寂寥的氛围。“重燃绛蜡”的“重”字,既描绘出除夕夜灯火通明,红烛烧残后又续燃的场景,勾勒出节日的吉庆欢乐,又暗含时光在烛火明灭间悄然流逝的意味,将词人对岁月匆匆的慨叹融入其中,奠定了上片感慨时光的基调。“衮衮”二字接以“惊心”,简洁有力地传达出词人对时光飞逝的强烈震撼。“衮衮”形容时光不停流逝的状态,与晏殊“可奈年光似水声,迢迢去不停”中对时光的描述异曲同工,都以简练的笔触写出岁月一去不返的紧迫感,笔力遒劲,引发读者对时光易逝的共鸣,凸显出词人对年华虚度的惊心与怅惘。“与梅花作伴,共作吟哦度岁”几句,词人将自己与梅花的关系巧妙反转,本是自己主动选择与梅花相伴度过除夕,却偏说梅花多情来相伴,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梅花人的情感。这样的表达不仅用语精妙,更含蓄地透露出守岁者内心的孤独寂寞,同时也展现出词人高雅的志趣,在清冷孤寂中寻得精神寄托。“邻家少女换新装,为明日春游作准备”的描写,笔触转向充满生机活力的场景。通过刻画少女衣裳齐整、首饰华丽的装扮,既展现出除夕守岁迎新的热闹氛围,又与上片的清寂形成鲜明对比。此处与辛弃疾写立春先写“看美人头上,袅袅春旛”手法相同,以细腻的人物装扮描写切入节日情境,富有生活气息。“勾引东风,也知芳意,未容梅蕊先开”几句,词人展开奇思妙想,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东风人的情感与行为。想象东风被少女新妆之美所吸引,懂得她们对春天的期盼,于是精心酝酿花开柳绿的美景,不让梅花抢先开放。这几句不仅增添了词的浪漫意趣,更通过对东风的描写,巧妙地表达出对青春美好和未来春日盛景的向往,为后文抒发珍惜时光、及时赏春的主旨做铺垫。“青春美景岂能长驻,亟须趁此良辰,从明日起尽情游赏春光”几句,词人以直白的语言点明主旨。通过现身说法,既像是对邻家少女行为的认同,又像是自我勉励的喃喃自语,告诫人们应珍惜青春时光,把握当下。从“残雪未消”到“春日迟迟”的描述,展现出从冬到春的时空转换,号召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尽情领略春日美景,情感真挚且富有感染力,使全词在积极向上的基调中收束。
4. 作品点评
初读全词上阕,满纸皆是岁月流逝的伤感与迟暮之叹,难免让人以为落入衰飒窠臼。然笔锋转至下阕,借邻家少女的鲜活形象为引,将眼前之景与心中所念相融,瞬间焕发出蓬勃生机。词人于新旧交替之际重拾生活热忱,既寄寓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又暗含自我勉励之意。
# 此等词语浅情深,妙在字句之表,便觉刻意求工,是无端多费气力。
清况周颐《蕙风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