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

朝代:宋作者:郑会浏览量:3
xiāng
mèng
qiè
chūn
hán
cuì
yǎn
chóng
mén
yàn
xián
qiāo
duàn
chāi
hóng
zhú
lěng
chéng
yīng
shuō
dào
cháng
shān

译文

荼蘼飘香于幽梦里深闺寂寂惧怯春寒,绿树遮掩重重门户燕子不飞栖息于梁间。思念远人敲断玉制的头钗红烛也因夜深而清冷,你在家计算我的旅程该在说已经到了常山。

逐句剖析

"酴醾香梦怯春寒":荼蘼飘香于幽梦里深闺寂寂惧怯春寒,

# 酴醾:即荼蘼,也叫佛见笑,蔷薇科,春末开花,清香远溢。

"翠掩重门燕子闲":绿树遮掩重重门户燕子不飞栖息于梁间。

# 闲:安静。,重门:一作重帘,重重门户。,翠:指苍翠的树木。

"敲断玉钗红烛冷":思念远人敲断玉制的头钗红烛也因夜深而清冷,

# 红烛冷:指烛光越来越暗。,玉钗:古时妇女头上的饰物。钗柄分成两股,形状似钳,常用以剪剔烛花。

"计程应说到常山":你在家计算我的旅程该在说已经到了常山。

# 常山:县名,今浙江常山县。,计程:计算路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邸间壁》是南宋诗人郑会创作的七言绝句。诗中全为想象之景,前两句勾勒出春夜清冷孤寂之境,以酴醾花香、春寒、重门翠掩、燕子悠闲,烘托出妻子独居家中的寂寥。后两句想象妻子睡醒后思念自己的场景,通过“敲断玉钗红烛冷”的细节,细腻展现妻子盼与丈夫相聚的心情,实则借此抒发诗人自己思妻心切之情。诗人运用想象、烘托手法,借景抒情。以春夜之景烘托孤寂氛围,借助对妻子思念状态的想象,委婉传递自身浓烈情思。前两句写景,渲染独居清冷氛围;此诗构思精巧独特,以彼写己,情感真挚深沉,通过细腻描写与巧妙想象,将夫妻间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题邸间壁》的具体创作时间已难考稽。彼时诗人正处于羁旅漂泊之中,远离家乡,心中满溢着对故土与亲人的思念。在强烈思乡之情的触动下,诗人于旅社墙壁上即兴题下此诗,以抒胸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闺怨诗。诗歌描绘了酴醾花香中女子春梦被寒惊扰,翠影遮蔽重门、燕子悠闲的景象,又通过女子敲断玉钗、红烛渐冷的细节,含蓄地表达出女子对远行人行程的牵挂与自身的孤寂,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2. 写作手法

比喻:“酴醾香梦怯春寒”中,诗人将妻子的梦比作“酴醾”。酴醾花在暮春开放,以此来比喻梦,赋予了梦境美好却又稍纵即逝的特质,生动形象地寄托了诗人对妻子的相思之情。反衬:以乐景衬哀情,“翠掩重门燕子闲”诗中描绘燕子能够雌雄相守、夜宿归巢,展现出成双成对的温馨画面。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独守空闺的妻子形单影只,在这种强烈的反差之下,燕子的相伴反衬出妻子孤身一人的落寞,进一步烘托出思妇内心的孤寂与惆怅,使思念之情更显深沉浓烈。细节描写:“敲断玉钗”:通过对女子拿玉钗反复敲打直至敲断这一极具张力的动作细节描写,生动展现出女子因丈夫久未归家,无心梳妆,将玉钗当作计算归期的工具,在百无聊赖与深切期盼中内心痛苦煎熬、愁肠百结的状态。“红烛冷”对红烛燃烧殆尽、烛火变冷这一细节的刻画,既表明女子独自守着红烛计算归期,漫长等待的艰辛过程,又暗示女子青春如红烛般悄然流逝,青春与寂寞相伴的无奈与哀伤。想象:诗人以自身身处常山旅舍为出发点,想象妻子空闺独处的寂寥之境。开篇“酴醾香梦怯春寒,翠掩重门燕子闲”,描绘妻子梦境受春寒侵扰,闺房重门深锁、燕子寂静的场景,从视觉、听觉等角度勾勒出清冷氛围,展现出妻子的寂寞凄凉,这些皆是诗人的想象内容。

3. 分段赏析

“酴醾香梦怯春寒,翠掩重门燕子闲”诗的开篇,便营造出一种幽微而清冷的氛围。“酴醾香梦”,诗人以酴醾花来比喻妻子的梦,酴醾花在暮春开放,其香幽微,象征着妻子梦境的美好与短暂。然而,这甜美的梦却“怯春寒”,一个“怯”字,将梦拟人化,生动地表现出即便是美好的梦境,也难以抵御春夜的寒冷与孤寂。春寒不仅是气候的寒冷,更象征着妻子内心因丈夫远行而产生的寂寞与凄凉。“翠掩重门”,翠绿的景色遮蔽着重门,重门深锁,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与热闹,更显空闺的幽闭与冷清。“燕子闲”在这里蕴含着双重意涵。从字面来看,“闲”意味着寂静,当妻子的“香梦”被春寒惊醒,她在寂静的闺房中,愁绪萦绕,环顾四周,无人可诉说心中的孤寂。从更深层次来讲,燕子尚能成双成对,在夜晚归巢相伴,而人却形单影只,这种对比更加凸显出妻子的孤独无依,她的寂寞之情在与燕子的对比中被渲染得愈发浓烈。这两句诗,诗人从视觉与听觉等多个角度,全方位地勾勒出妻子空闺独处的寂寥之境,为后文进一步抒发思念之情埋下伏笔。“敲断玉钗红烛冷,计程应说到常山”这两句诗将情感推向了高潮,细腻地刻画了妻子梦醒后的思念之情。“敲断玉钗”这一细节堪称神来之笔。玉钗,本是女子用于梳妆打扮的心爱之物,在古代,女子精心梳妆往往是为了取悦自己的心上人。然而,由于丈夫长久离家未归,妻子“首如飞蓬,谁为适容”,她已无心梳理妆容,对玉钗也失去了往日的珍视。当她拿起玉钗时,心中涌起的是无尽的惆怅与思念。在百无聊赖与深切的期盼中,她竟将玉钗当作计算丈夫归期的工具,一遍又一遍地敲打着,在这机械的动作中,是她对丈夫归期的反复思量与殷切盼望。最终,玉钗竟被敲断,这一行为看似不合常理,却深刻地反映出妻子内心的痛苦与煎熬。她的思念之情,在这敲断玉钗的举动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尽管诗中未直接提及“思”字,但读者却能透过这一细节,真切地感受到她的愁肠百结。“红烛冷”同样意味深长。一方面,它表明妻子在敲钗计算归期时,时间已经悄然流逝,红烛燃烧殆尽,烛火已冷,暗示着夜已深沉,甚至天将破晓。这漫长的夜晚,她独自守着红烛,在思念中度过,体现出她等待的漫长与艰辛。另一方面,“红烛冷”也巧妙地暗示了女子青春的流逝。红烛燃烧如同女子的青春渐渐消逝,随着时光的推移,她的容颜不再,而丈夫却仍未归,这种青春易逝、良人未归的感慨,更增添了她的愁情。“计程应说到常山”,此句点明了妻子愁绪的根源。前面的诗句中,无论是“香梦”的寂寥,“燕子闲”的孤独,还是“敲断玉钗”的痛苦,诗人都未直接表明妻子是因思念丈夫而如此煎熬。而这一句,以“计程”轻轻点出,让读者恍然大悟,原来妻子的种种愁绪,皆是因为对身在常山的丈夫的思念。同时,“应说到常山”采用的是猜测的口吻,这暗示了这一切其实是诗人在常山旅舍中的想象。这种想象并非毫无根据,而是源于夫妻间深厚的情感,这种不谋而合的思念,使得双方的情感更加深沉、浓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诗写羁旅在外的自己怀念在家的妻子,但却笔笔写妻子对自己的怀念,构思新颖而婉曲。“敲断玉钗”句,与宋代赵师秀《约客》之“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有异曲同工之妙。玉钗敲断,红烛已残,悬想妻子离愁之乱,忆念之深,也表现了自己在外之怀人念远,如此一笔两写,一语百情,诗学合于经济学。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李元洛《历代文人爱情诗词曲三百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郑会《白衣寺》

下一篇:宋·陆游《醉中出西门偶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