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án
·
·
tóu
jiàn
héng
yáng
yàn

朝代:宋作者:陈达叟浏览量:3
tóu
jiàn
héng
yáng
yàn
qiān
shēng
wàn
qíng
xiàn
nài
qíng
háng
shū
guī
xiāng
hèn
lèi
yǎn
hóng
fěn
dài
yàn
què
huí
shí
,
shū

译文

抬头忽然看见南飞的大雁,它千万声叫噢,千万个排列成行的雁字。可恨薄情的丈夫,却连行字也没有捎来。哭泣着回到香阁里,气恼不已,淌下的泪水染湿了脸颊上的红粉。等到来春大雁飞回来时,我也没有书信捎给他。

逐句剖析

"举头忽见衡阳雁":抬头忽然看见南飞的大雁,

# 衡阳雁:犹言南飞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飞过湖南衡山的回雁峰,故称。

"千声万字情何限":它千万声叫噢,千万个排列成行的雁字。

# 万字:雁群飞行时常在天空中排列成“人”字或“一”字,称为雁字。

"叵耐薄情夫":可恨薄情的丈夫,

# 叵耐:不可耐,可恨。

"一行书也无":却连行字也没有捎来。

# 一行书:用雁足传书故事。汉代苏武出使匈奴,被放到北海冰雪中牧羊。汉昭帝派使者去要回苏武,匈奴诡称苏武已死。使者对单于说:汉天子在上林苑射雁,雁足中带着信,说苏武在某大泽中。单于只得把苏武放回。雁行排成“一”字,即一行书,这里语带双关,责怪丈夫人不如雁,雁有千声万字,他却一个字也不托飞雁捎来。

"泣归香阁恨":哭泣着回到香阁里,气恼不已,

"和泪掩红粉":淌下的泪水染湿了脸颊上的红粉。

"待雁却回时,":等到来春大雁飞回来时,

# 待雁却回时:指来春雁群北飞时。

"也无书寄伊":我也没有书信捎给他。

# 伊:指薄情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是宋代陈达叟的一首闺怨词,一说作者李白。词中以“衡阳雁”起兴,借雁足传书典故,将大雁“千声万字”与丈夫无书作比,巧用双关凸显女子哀怨;“叵耐薄情夫”等直白语句直抒胸臆,生动展现思妇由盼生怨的复杂心理。全词通过细腻刻画思妇赌气发誓等情态,将闺中女子爱恨交织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质朴鲜活,在古典闺怨题材中别具风趣,极具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菩萨蛮》一词,《尊前集》将其归为李白之作。从词中语言风格与内容来看,其贴近敦煌民间词的质朴自然,故而推测可能是民间曲辞被后人托名于李白。此外,《草堂诗余》前集卷下误将其记为宋末陈达叟词,《历代诗余》卷九又误作南宋陈以庄词,这些舛误经后世学者考辨,逐渐明晰该词归属争议,其真正作者与创作背景仍有待进一步考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闺怨词,描绘了女子对薄情夫的哀怨,表达出其内心的怨恨与无奈。

2. 写作手法

用典:“一行书也无”一句,巧妙运用雁足传书的典故。该典故源自汉代苏武牧羊北海,汉使称天子射雁得书,雁足系苏武书信,单于才放归苏武。作者在此借雁行成“一”字的形态,双关“一行书”,既暗合典故中书信之意,又将大雁能“千声万字”与丈夫片纸全无作比,以雁之有情反衬丈夫的薄情,含蓄又生动地表达出女子的哀怨与失望。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内心真实情感。词中“叵耐薄情夫”“也无书寄伊”等语,如妇人直白倾诉,毫无遮掩地抒发对丈夫的怨恨与赌气心理,质朴率真,生动展现女子思念至深又因失望而生怨的情态。起兴:起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借眼前景物或事物引发情感,营造氛围,自然过渡到主题。词中“举头忽见衡阳雁”以忽见南飞大雁起兴,借大雁常作为传递书信的象征,自然引出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与期盼,为下文抒发哀怨之情做铺垫。反衬:以乐景衬哀情,用相反事物突出情感。词中“千声万字情何限”描绘大雁声声鸣叫似饱含深情,与后文“一行书也无”形成强烈反差,以雁声传递深情反衬丈夫的冷漠无情,凸显女子因丈夫无信而生的哀怨与失望,强化情感表达。

3. 分段赏析

“举头忽见衡阳雁”:以雁起兴,借南飞大雁引发思绪。雁为候鸟且传书,女子见雁自然思及远方丈夫,奠定思念基调。“千声万字情何限”:承接首句,想象大雁“千声万字”,与后文丈夫无书形成反差,强化对丈夫音讯全无的遗憾,为下文怨情铺垫。“叵耐薄情夫,一行书也无”:直抒胸臆,用直白口语痛斥丈夫薄情。“一行书也无”巧用雁足传书典故,以雁比人,凸显女子失望与哀怨。“泣归香阁恨,和泪掩红粉。待雁却回时,也无书寄伊”:刻画女子伤心回阁、含泪梳妆的模样,末句赌气誓言,将由爱生怨的复杂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尽显闺中思妇的娇嗔与痴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文珦《墨萱》

下一篇:宋·刘镇《江神子·思君梦里说邯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