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送人来":是春雨送人来,
"风雨留人住":也是春雨留人住。
"草草杯盘话别离":离别的宴席上匆匆话别,
# 杯盘:指饮食。,草草:匆忙仓促的样子。
"风雨催人去":又是风雨催人离去。
"泪眼不曾晴":泪眼就不曾流干,
# 晴:这里指日日流泪(雨天)从来没有停过(晴天)。
"眉黛愁还聚":眉头凝结着愁绪,
# 眉黛:指眉,因古代女子以黛画眉。
"明日相思莫上楼":明日相思时不要上高楼望远,
# 明日:明天。
"楼上多风雨":楼上有几多凄风苦雨。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写男女离别题材的词。描绘了一对有情人在风雨中重逢又匆匆别离的情景,通过“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营造出聚散不由人的无奈氛围,以“草草杯盘话别离,风雨催人去”体现相聚的短暂与离别的急迫。下片“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刻画女子离别时的愁苦面容,“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则表达出行人对女子的关心与牵挂,传达出离别的不舍与对未来相思之苦的担忧。这是一首写男女离别题材的词,借风雨交加的景象写出了离别时的无奈、愁苦与牵挂。
2. 分段赏析
上片前两句,虽未直言对风雨的情感,却可从言外体会到一种感谢之意。原本以为风雨不停,人便能留住,可现实却是“草草杯盘话别离,风雨催人去”。“杯盘”以简代繁,指代饮食。“草草杯盘”既表明饮食准备得仓促,也体现出相聚的匆忙。显然,这是一场特殊情境下的相聚,相聚之人很快便知晓即将分别。从人“来”到“住”再到“话别离”,一系列过程在极短时间内发生,原本好似有情的风雨,此时却变得无情起来。一个“催”字,巧妙暗示出女子心态的转变,从最初喜爱风雨带来相聚,到如今怨恨风雨催促分离,生动呈现出她此刻独特的心境。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提到“小令须突然而来,悠然而去,数语曲折含蓄,有言外不尽之致”。此词看似浅白直露,实则层次分明,先写女主人初时因风雨带来相聚而喜悦,继而因风雨留住行人而更觉欢喜,最终因风雨催促行人离去而生出恨意,跌宕起伏,含蓄婉转,细细品味,韵味无穷。下片则直接描写离别场景。相聚的喜悦转瞬变为分离的悲伤,令人猝不及防。行人真的被“催”着要离开了!“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前句将女子的泪眼与室外未晴的雨相呼应,雨声淅沥,仿佛女子的眼泪从未停歇。古人常用黛色画眉,故有“眉黛”之称。当人到来且停留时,女子眉眼含喜,而如今人要离去,她的眉黛紧蹙,愁绪再次聚集。古人常以眉黛来表现愁情,如梁元帝《代旧姬有怨》中“怨黛舒还敛,啼红拭复垂”,万楚《题情人药栏》里“敛眉语芳草,何许太无情”,史达祖《双双燕・咏燕》中“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栏独凭”等。结尾处“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别出心裁,打破常规。通常是送行者嘱咐行人,如汉乐府“念与君离别,气结不能言。各各重自爱,远道归还难。妾当守空房,闭门下重关”,范云《送别》“望怀白首约,江上早归航”,谢氏《送外》“此去唯宜早早还,休教重起望夫山”,韦庄《菩萨蛮》“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等。而此词却是行人嘱咐送行者,意思是明日思念我时,不要登上高楼,因为楼上风雨凄迷,会更添你的思念与难过。这里的“明日”,既指第二天,也指分别后的日子。因为彼此在风雨中相逢、饮食、分离,日后回忆起这些场景,只会徒增伤感。短短数语,饱含深情,尽显牵挂之意。
3. 作品点评
《卜算子・风雨送人来》是一首描绘男女相聚与离别的词作。词人独具匠心,将风雨作为核心元素贯穿始终,使其成为串联人物、事件与情感的关键纽带。人的到来,仿佛是风雨特意护送;人的停留,亦好似是风雨竭力挽留。人来,带来了相聚的喜悦;人能留下,更增添了几分欢喜。其间暗藏曲折,不可当作平铺直叙来理解。全词四次提及风雨,以风雨开篇,又以风雨收尾,前后呼应。主体的情感与客体的风雨相互交融,和谐统一,营造出浑然天成的意境,让人难以分辨究竟何为景、何为情。正如王夫之在《姜斋诗话》卷二中所说“神于诗者,妙合无垠”,这首词正是这种境界的生动例证,充分展现出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
# 余观《後村诗话》载游次公《卜算子》词云: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信。草草杯柈话别离,风雨催人去。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明日想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一词而叠用四“风雨”,读者不厌其繁,句意清快可喜。
明俞弁《逸老堂诗话》
上一篇:宋·张枢密《声声慢·星冠懒带》
下一篇:宋·李吕《调笑令·归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