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
dōng

朝代:宋作者:汪炎昶浏览量:3
chéng
tóu
zhōng
duàn
lòu
chū
cháng
bèi
hán
shēng
shuāng
liáng
jiào
hòu
lái
fēng
gèng
liáng

译文

城头的钟声停歇,漏壶计时变长,布制的被子因寒冷而生出寒意,整晚都结满了霜。本已足够凄凉,但独处时似乎更添几分凄凉。现在的初冬景象已经十分凄凉了,但日后寒风中的景色,将会更加凄凉。

逐句剖析

"城头钟断漏初长":城头的钟声停歇,漏壶计时变长,

"布被寒生一夜霜":布制的被子因寒冷而生出寒意,整晚都结满了霜。

"已剧凄凉独似较":本已足够凄凉,但独处时似乎更添几分凄凉。

"后来风色更凄凉":现在的初冬景象已经十分凄凉了,但日后寒风中的景色,将会更加凄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初冬》是宋末元初诗人汪炎昶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描绘初冬景象与感受。首句“城头钟断漏初长”,以城头钟声停歇、漏壶计时变长,暗示夜长昼短,初冬已至。“布被寒生一夜霜”,从自身感受出发,布被难敌寒,一夜便凝霜,凸显寒冷。后两句“已剧凄凉犹似较,后来风色更凄凉”,由当前的凄凉,预想日后寒风更甚、景象更凄凉。全诗借初冬的寒冷与变化,抒发内心凄凉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城头钟断漏初长”,诗的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又略带寂寥的氛围。在初冬时节,城头的钟声停歇,而漏壶计时却变长了。古代计时多靠漏壶,“漏初长”形象地展现出随着冬季的到来,白昼渐短、黑夜变长的自然现象。这不仅是对时间变化的描述,更暗示着环境的安静与清冷,仿佛整个世界随着冬季的来临,渐渐陷入一种深沉的寂静之中,为全诗奠定了孤寂的基调。“布被寒生一夜霜”,此句从诗人自身的生活体验出发。在寒冷的冬夜,单薄的布被难以抵御严寒,一觉醒来,发现被子上已凝结了一层寒霜。“寒生”二字直接道出寒冷之感,“一夜霜”则将这种寒冷具象化,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初冬的凛冽。诗人通过对这一生活细节的描写,以小见大,既体现出生活环境的艰苦,也进一步烘托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已剧凄凉犹似较,后来风色更凄凉”,后两句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进一步抒情。此时的初冬景象已让人觉得十分凄凉,但诗人却笔锋一转,感慨未来的寒风将带来更甚的凄凉。“已剧凄凉”总结前文所描绘的初冬之寒与内心之孤寂,“犹似较”为转折铺垫,突出“后来风色更凄凉”。这里的“风色”既指自然之风,更象征着未来未知的艰难与沧桑。在宋末元初那个社会动荡、朝代更迭的时期,诗人或许预感到未来的局势将更加严峻,内心的忧虑与凄凉也随之愈发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初冬》

下一篇:宋·宋伯仁《初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