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胡鞍马自为家":狂放的胡人习惯以鞍马为家。
"遣宫娃":遣送宫女。
"嫁胡沙":远嫁黄沙漫天的胡地。
"万里风烟":万里行程中只见烽烟风沙,
"行不见京华":再也望不见长安帝都的繁华。
"马上思归哀怨极":在马背上思念故国的哀怨达到极点时,
"推却手":推开(匈奴单于)的手,
"奏琵琶":弹奏琵琶。
"胡儿共听亦咨嗟":胡人听了她的琴声也叹息感慨。
"貌如花":她容颜如花。
"落天涯":却零落天涯。
"谁按新声":谁在汉宫弹奏新曲,
"争向汉宫夸":匈奴人争相向汉宫炫耀这异域音调。
"纤手不知离别苦":纤纤玉指岂不知离别的痛苦,
"肠欲断":愁肠寸断,
"恨如麻":恨意如乱麻。
1. 分段赏析
上阕中,“狂胡鞍马自为家。遣宫娃。嫁胡沙”起笔简洁,点明匈奴的生活习性以及王昭君远嫁的事实,为故事设定了背景,营造出一种无奈与凄凉的氛围。“万里风烟,行不见京华”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描绘出昭君在远嫁途中,被万里风烟阻隔,故乡京城渐行渐远直至消失不见的场景,生动地表现出她与故土分离的痛苦和对故乡的眷恋。“马上思归哀怨极,推却手,奏琵琶”通过细节描写,将昭君骑在马上思念故乡、哀怨至极,只能借弹奏琵琶来抒发情感的画面展现得淋漓尽致,“推却手”这一动作,细腻地传达出她内心的无奈与痛苦。下阕中,“胡儿共听亦咨嗟。貌如花。落天涯”先写胡儿听琵琶声也不禁叹息,侧面烘托出昭君琵琶声中的哀怨动人,接着强调她如花的美貌却流落天涯,进一步加深了其命运的悲剧色彩,表达出对她的怜惜之情。“谁按新声,争向汉宫夸”以反问句式,写出了昭君的新曲无人能真正理解,也无人能将其传达给汉宫,凸显出她在异域的孤独和无人倾诉的苦闷。“纤手不知离别苦,肠欲断,恨如麻”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昭君柔弱的女子本不应承受如此深重的离别之苦,如今却肝肠寸断、恨意如麻,将她内心的痛苦和怨恨推向了极致,深刻地表达出对昭君悲惨命运的同情与悲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