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ù
shí
sān
shǒu
shí

朝代:宋作者:释道宁浏览量:3
wàn
yún
cháng
tiān
luò
jīn
gāi
yào
jīn
duàn
fēng
xuán
shēng
shè
shǐ
使
líng
shān
màn
shuō
niān
huá
shào
shì
qīn
chuán
kuā
suǐ
shī
zhōng
shòu
xiàng
wáng
xíng
chù
jué
zōng

译文

万里晴空没有一丝云彩,辽阔天空呈现出同一色调。不落入古往今来的时间概念里,哪里还分什么彼此。在修行的关键之处把持住,刚正的风骨就会自然生成。即使有灵山会上佛陀秘密付法给迦叶这回事,空说那拈花的故事,少室山中达摩祖师亲自传法,也只是白白地夸耀慧可得了精髓。狮子居住的洞穴里没有其他野兽,象王走过的地方没有狐狸的踪迹。

逐句剖析

"万里无云":万里晴空没有一丝云彩,

"长天一色":辽阔天空呈现出同一色调。

"不落古今":不落入古往今来的时间概念里,

"那该彼此":哪里还分什么彼此。

"要津把断":在修行的关键之处把持住,

"风骨旋生":刚正的风骨就会自然生成。

"设使灵山密付":即使有灵山会上佛陀秘密付法给迦叶这回事,

"谩说拈华少室":空说那拈花的故事,少室山中达摩祖师亲自传法,

"亲传徒夸得髓":也只是白白地夸耀慧可得了精髓。

"狮子窟中无异兽":狮子居住的洞穴里没有其他野兽,

"象王行处绝狐踪":象王走过的地方没有狐狸的踪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偈六十三首(其四十)》为北宋释道宁所作的一首偈语。此偈开篇描绘万里无云、长天一色之景,喻修行者纯净心境。接着表明佛法超古今、无分别。又指出修行关键处坚守正道能生风骨。后批判对佛法传承只重表面、不悟精髓的现象。结尾以狮子、象王象征佛法纯正庄严,告诫修行者摒弃妄念邪行,追求纯粹的修行境界。这首偈语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比喻和对佛法传承的思考,强调了修行者要达到纯净无染、超越世俗的境界,才能真正领悟和践行佛法的真谛。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万里无云,长天一色”,描绘出一幅天空澄澈、万里湛蓝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纯净、无染、广阔无垠的氛围,象征着修行者内心应达到的纯净空明的境界,不受世俗杂念的干扰,如同这万里无云的天空一般,一片纯净。“不落古今,那该彼此”,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阐述佛法的超越性。佛法不受古今时间的限制,也不存在你我彼此的分别。这是在教导修行者要突破世俗的时间观念和分别心,以更宏观、超脱的视角去领悟佛法的真谛,认识到佛法的普遍性和统一性,即万物皆在佛法的包容之中,没有本质的区别。“要津把断,风骨旋生”,“要津”指的是修行的关键之处、重要路口。这句话是说在修行的关键节点上,能够把握得住,坚守佛法的正道,不被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所动摇,那么自然而然就会生起一种刚正不阿、超凡脱俗的气质和品格。意味着修行者只要在关键处把握好自己,就能培养出独特的精神风貌和坚定的修行意志。“设使灵山密付,谩说拈华少室,亲传徒夸得髓”,这几句是对佛法传承中一些现象的反思和批判。即使是像灵山会上佛陀拈花、迦叶微笑那样的密付,以及少室山达摩祖师传法给慧可的亲传,如果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言说和夸耀上,而没有真正领悟佛法的精髓,那也是毫无意义的。这告诫修行者不要执着于外在的形式、传说或表面的传承,而要注重内心的体悟和对佛法实质的修行,提醒人们不要舍本逐末,真正的佛法修行在于内心的证悟,而非外在的表象。“师子窟中无异兽,象王行处绝狐踪”,以狮子和象王来比喻佛法的纯正和庄严。狮子是佛法尊严的象征,代表着勇猛无畏和巨大威力,狮子窟中不应有其他怪异的野兽,寓意着佛法的纯正不容杂质;象王是普贤菩萨的坐骑,象征着智慧、力量和坚定不移的决心,象王行走之处不会有狐狸的踪迹,意味着真正的佛法修行者在践行佛法的道路上,不会有任何邪念和妄行存在,强调了佛法的清净无染和修行者应有的纯正心态与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马子严《仙霞岭》

下一篇:宋·苏轼《题王逸少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