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节":八月十五中秋佳节,
"人皆竞赏天边月":人人都争相观赏天边的明月。
"心月孤圆自不知":心中的明月本自圆满独照,却不自知,
"不涉圆亏光影灭":不牵涉月圆月缺,也不受光影灭生的影响。
"马师父子错商量":马祖道一师徒对禅理讨论有误,
"拂袖便行犹未彻":即便拂袖离去,仍未悟透根本。
"诸人还见心月么":诸位可曾见到心中的明月,
"急著眼看":若急切用眼去看,
"重重金屑":反而像落入眼中的重重金屑。
# 金屑:中秋。
1. 分段赏析
“八月十五中秋节,人皆竞赏天边月”两句以节令场景起笔。点明中秋佳节之际,众人竞相观赏天边明月的热闹景象,以世俗化的“赏明月”行为作为切入点,为后文引出“心月”禅理铺垫现实对照,语言平白如口语,却暗含世人对“外相”的执着。“心月孤圆自不知,不涉圆亏光影灭”两句转入禅理阐释。“心月孤圆”喻指本自圆满的真心,“自不知”并非指心性蒙昧,而是强调其超越认知分别的本然状态;“不涉圆亏”直言心体不受外在盈亏变化影响,“光影灭”则进一步说明心性超越光影生灭的恒常性。此句以“月”为喻,将抽象禅理转化为具体意象,破除世人对“圆满”“残缺”等二元概念的执念。“马师父子错商量,拂袖便行犹未彻”两句借用禅宗典故。“马师父子”指马祖道一及其弟子,“错商量”批评其对禅理的讨论仍落于知见窠臼,未能彻悟;“拂袖便行”虽有洒脱之态,却被诗人认为“未彻”——即便以行动拒绝对话,仍未摆脱“讨论”本身的局限。此句以公案入诗,既体现禅门机锋,也暗示范悟者不应执着于言语或姿态,而需直探心源。“诸人还见心月么,急著眼看,重重金屑”两句以诘问收束。“还见心月么”直击读者,引发对“本心”的叩问;“急著眼看”模拟世人急于从外相寻觅心性的状态,“重重金屑”则以比喻警示:执着于“用眼观月”(即依赖感官与知见),反如金屑入目,遮蔽本自澄明的真心。末句以“障目”之喻收束全篇,卒章显志,点明悟心需超越感官执着的核心意旨。
上一篇:宋·陆游《夏日六言四首(其四)》
下一篇:宋·姚勉《醉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