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bǎi
shí
shǒu
shí

朝代:宋作者:释绍昙浏览量:3
yuè
shí
zhōng
qiū
jié
rén
jiē
jìng
shǎng
tiān
biān
yuè
xīn
yuè
yuán
zhī
shè
yuán
kuī
guāng
yǐng
miè
shī
cuò
shāng
liáng
xiù
biàn
便
xíng
yóu
wèi
chè
zhū
rén
hái
jiàn
xīn
yuè
yāo
zhuó
yǎn
kàn
chóng
chóng
jīn
xiè

译文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人人都争相观赏天边的明月。心中的明月本自圆满独照,却不自知,不牵涉月圆月缺,也不受光影灭生的影响。马祖道一师徒对禅理讨论有误,即便拂袖离去,仍未悟透根本。诸位可曾见到心中的明月,若急切用眼去看,反而像落入眼中的重重金屑。

逐句剖析

"八月十五中秋节":八月十五中秋佳节,

"人皆竞赏天边月":人人都争相观赏天边的明月。

"心月孤圆自不知":心中的明月本自圆满独照,却不自知,

"不涉圆亏光影灭":不牵涉月圆月缺,也不受光影灭生的影响。

"马师父子错商量":马祖道一师徒对禅理讨论有误,

"拂袖便行犹未彻":即便拂袖离去,仍未悟透根本。

"诸人还见心月么":诸位可曾见到心中的明月,

"急著眼看":若急切用眼去看,

"重重金屑":反而像落入眼中的重重金屑。

# 金屑:中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一)》是宋代诗僧释绍昙创作的一首偈颂诗。此诗前四句以八月十五中秋众人竞赏天边明月的场景发端,转而引出“心月孤圆”的禅理,强调本心如明月般自足圆满,无关外在圆缺与光影变幻;后五句借马祖道一师徒论禅的典故,批评其对禅理的探讨未臻透彻,并以“急著眼看,重重金屑”警示世人,若执着于外相追寻“心月”,反如金屑障目,迷失本心。全诗以赏月为喻,将禅理与日常情境相融合,语言通俗而意旨深邃,于平易意象中揭示了修心需超越分别、直契本真的哲学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八月十五中秋节,人皆竞赏天边月”两句以节令场景起笔。点明中秋佳节之际,众人竞相观赏天边明月的热闹景象,以世俗化的“赏明月”行为作为切入点,为后文引出“心月”禅理铺垫现实对照,语言平白如口语,却暗含世人对“外相”的执着。“心月孤圆自不知,不涉圆亏光影灭”两句转入禅理阐释。“心月孤圆”喻指本自圆满的真心,“自不知”并非指心性蒙昧,而是强调其超越认知分别的本然状态;“不涉圆亏”直言心体不受外在盈亏变化影响,“光影灭”则进一步说明心性超越光影生灭的恒常性。此句以“月”为喻,将抽象禅理转化为具体意象,破除世人对“圆满”“残缺”等二元概念的执念。“马师父子错商量,拂袖便行犹未彻”两句借用禅宗典故。“马师父子”指马祖道一及其弟子,“错商量”批评其对禅理的讨论仍落于知见窠臼,未能彻悟;“拂袖便行”虽有洒脱之态,却被诗人认为“未彻”——即便以行动拒绝对话,仍未摆脱“讨论”本身的局限。此句以公案入诗,既体现禅门机锋,也暗示范悟者不应执着于言语或姿态,而需直探心源。“诸人还见心月么,急著眼看,重重金屑”两句以诘问收束。“还见心月么”直击读者,引发对“本心”的叩问;“急著眼看”模拟世人急于从外相寻觅心性的状态,“重重金屑”则以比喻警示:执着于“用眼观月”(即依赖感官与知见),反如金屑入目,遮蔽本自澄明的真心。末句以“障目”之喻收束全篇,卒章显志,点明悟心需超越感官执着的核心意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夏日六言四首(其四)》

下一篇:宋·姚勉《醉芙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