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èng
dào
liù
shí
liù

朝代:宋作者:释印肃浏览量:3
biǎo
shēng
rěn
dòng
tíng
zhuàng
dǎo
kōng
chī
liú
rén
zhī
luó

译文

用什么来表现无生的慈忍力量,洞庭湖撞倒虚空并把它吃掉。不留下一丝一毫让别人知道,通过大智慧到达彼岸。

逐句剖析

"何表无生慈忍力":用什么来表现无生的慈忍力量,

"洞庭撞倒虚空吃":洞庭湖撞倒虚空并把它吃掉。

"不留丝发与人知":不留下一丝一毫让别人知道,

"摩诃般若波罗蜜":通过大智慧到达彼岸。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前两句以一个极具想象力和震撼力的问题引出对“无生慈忍力”的探讨。诗人用“洞庭撞倒虚空吃”这样看似荒诞的表述,实则是以一种超常规的方式打破常规思维,暗示真正的无生慈忍力超越了人们日常的认知和想象,无法用常规语言去描述。后两句进一步阐述修行者证悟后的状态。体现了一种谦逊和对佛法真谛的纯粹追求。点明了修行者通过证悟所获得的智慧以及最终要达到的解脱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何表无生慈忍力,洞庭撞倒虚空吃。”以提问的方式引发思考,引导读者去探寻“无生慈忍力”的表现形式。“洞庭撞倒虚空吃”运用了极度夸张和奇幻的想象,洞庭湖本是广阔浩渺的自然景观,虚空更是无形无相、不可捉摸的概念,诗人将两者联系起来,以一种看似违背常理的方式,打破了人们对常规事物的认知框架,暗示真正的无生慈忍力是一种超越世俗理解和想象的强大力量,无法用普通的语言和思维去把握,从而引导修行者超越表象,深入思考佛法的真谛。“不留丝发与人知,摩诃般若波罗蜜。”承接上句,阐述了修行者证悟后的态度和境界。“不留丝发与人知”强调了修行者的谦逊和对佛法真谛的纯粹追求,他们不会为了显示自己的成就而刻意宣扬,而是将证悟的成果默默保留在内心深处。“摩诃般若波罗蜜”点明了这种境界所蕴含的智慧和最终目标,即通过修行获得大智慧,达到解脱的彼岸。这两句诗体现了禅宗注重内在修行、不执着于外在形式和名利的特点,引导修行者专注于内心的觉悟和对佛法的领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眼儿媚·妓》

下一篇:宋·强至《惠山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