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ǔ
dào
nán

朝代:唐作者:张文琮浏览量:1
liáng
shān
zhèn
xiǎn
shí
yún
duān
shēn
xià
liáo
kuò
céng
yán
shàng
pán
fēi
liáng
jià
jué
lǐng
zhàn
dào
jiē
wēi
luán
lǎn
pèi
cháng
fāng
zhī
nán

译文

梁山坐镇之地地势险要,堆积的山石仿佛阻挡到云端。深谷向下显得空旷寂寥,层叠的岩石向上曲折盘旋。飞架的桥梁横跨在绝岭之上,栈道连接着高耸的山峦。揽住缰绳独自长久地叹息,才知道这条道路如此艰难。

逐句剖析

"梁山镇地险":梁山坐镇之地地势险要,

# 梁山:即剑门山,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五十里,有大、小剑山。

"积石阻云端":堆积的山石仿佛阻挡到云端。

"深谷下寥廓":深谷向下显得空旷寂寥,

# 寥廓:寂寥空廓。

"层岩上郁盘":层叠的岩石向上曲折盘旋。

# 郁盘:葱郁盘旋。曲折幽深貌。

"飞梁架绝岭":飞架的桥梁横跨在绝岭之上,

# 梁:桥。

"栈道接危峦":栈道连接着高耸的山峦。

# 危峦:危险高耸的山峦。,接:一作绕。

"揽辔独长息":揽住缰绳独自长久地叹息,

"方知斯路难":才知道这条道路如此艰难。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蜀道难》是唐代张文琮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诗人以蜀道为描绘对象。诗开篇便点明梁山之地势险要,堆积的山石仿佛阻挡到云端,接着刻画深谷的寥廓与层岩的曲折盘旋,又描述飞梁横跨绝岭、栈道连接危峦的险峻之景,最后诗人通过“揽辔独长息,方知斯路难”,表达自己面对蜀道时的惊叹与感慨,展现出蜀道之艰难险阻。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张文琮,贝州武城(今河北清河)人士,其主要活动时期集中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凭借卓越才能,他官至工部尚书之位,并被封为平原郡公。其诗作《蜀道难》的创作,与个人仕途经历紧密相连。贞观十四年(640年)左右,张文琮投身地方治理事务,在履职途中亲身体验了剑阁地势的险峻,由此触景生情,以乐府旧题的形式,将自己在实地的所见所感付诸笔端。诗中提及的“梁山”,实则指的是剑阁大剑山。西晋张载所作的《剑阁铭》中“岩岩梁山,积石峨峨”的描述,为张文琮在诗歌里对当地地理风貌的刻画,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描绘蜀道的纪行诗。描绘了蜀道梁山一带地势险峻,积石、深谷、层岩等自然景观与飞梁、栈道等人工建筑相互映衬,勾勒出蜀道的雄伟与艰险。表达了诗人对蜀道艰险的惊叹,借景抒情,体现出对大自然鬼斧神工以及古人开辟蜀道艰辛的感慨。

2. 分段赏析

“梁山镇地险,积石阻云端。”开篇点明梁山地势险要,积石高耸入云,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而又险峻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深谷下寥廓,层岩上郁盘。”颔联进一步描写深谷幽深辽阔,层层岩石向上盘绕,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蜀道的艰险,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蜀道的险峻。“飞梁架绝岭,栈道接危峦。”颈联具体描绘了高架的桥梁横跨险峻山岭,栈道连接高耸危险的山峦,通过对蜀道具体景象的描写,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蜀道的艰险。“揽辔独长息,方知斯路难。”尾联通过诗人手握缰绳独自长叹,表达了对蜀道艰难的感慨,使全诗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也让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对蜀道艰险的深刻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池上早夏》

下一篇:唐·韦应物《咏露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