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桃枝上春风早":春风轻柔,小桃上指枝头,
# 小桃:上元前后开花的一种桃树。
"初试薄罗衣":脱却厚重冬装,换上新春的罗衣。
# 罗衣:用丝织品制的春杉。
"年年乐事":每年最开心的事情,
"华灯竞处":都在华灯竞放的地方,
# 华灯:彩饰华美的灯。
"人月圆时":此时,圆月高照合家团圆。
# 人月圆时:指人间的团聚和月亮圆满的时候。
"禁街箫鼓":御街上箫鼓沸腾,
# 禁街:即御街。禁:古时称皇帝居住的地方。
"寒轻夜永":漫长的夜晚寒气四处弥漫,
# 夜永:夜长。
"纤手重携":与所爱恋的美人重逢,手携手漫游。
# 纤手:女人纤细的手。
"更阑人散":夜色将尽,游人渐散,
# 更阑:夜深。
"千门笑语":千家万户中依旧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声在帘帏":那声音透过帘幕帏帐,袅袅传来。
# 帏:帷幕。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节令题材词。全词描绘了北宋汴京元宵节的热闹场景,通过描写小桃初绽、华灯竞秀、人们携手游玩等景象,情景交融,含蓄地展现了北宋盛世的繁华,表达了词人享受节日喜悦、安度盛世的愿望。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小桃枝上春风早,初试薄罗衣。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词人先描绘早春小桃初绽、人们换衣的景象,营造出清新愉悦的氛围,又勾勒出元宵夜华灯璀璨、人月团圆的欢乐场景,将对节日的喜悦之情融入其中,借景抒情,使乐景与内心的欢愉相融合。
3. 分段赏析
上片:“小桃枝上春风早”,起笔便点明时节。小桃在春风中初绽,以花期暗示早春的到来,给人一种清新而充满生机的感觉。词人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细微的自然变化,为全词奠定了欢快的基调。紧接着“初试薄罗衣”,描绘了人们在天气转暖时,换上轻薄的罗衣。这一行为细节不仅展现了人们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也暗示着新的美好事物即将展开。“初试”二字,生动地表现出人们对新季节、新装扮的新奇与喜悦之情。随后“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词人笔锋一转,从对早春个人感受的描写,转向对汴京元宵节盛大场景的描绘。“年年乐事”表明元宵节的欢乐并非偶然,而是每年都会如期而至,成为人们心中固定的美好记忆。“华灯竞处”,短短四字,却将元宵夜的繁华盛景展现得淋漓尽致。无数华美的灯火相互争辉,照亮了整个汴京的夜空,街道上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人月圆时”,既点明了元宵节月圆人团圆的美好寓意,又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间欢乐相融合。此时,天上明月高悬,人间阖家团圆,词人的喜悦之情达到了顶点。这几句从视觉角度出发,不仅勾勒出元宵佳节热闹非凡的景象,更通过对场景的描绘,传达出词人内心的欢快与满足。词人将自己的喜悦融入到这盛大的节日氛围中,使得个人情感与大众欢乐相互交融,词境也因此变得开阔而高远。下片:“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此三句进一步描绘元宵夜的欢乐场景。“禁街箫鼓”,突出了元宵夜听觉上的感受。宫廷外的街道上,箫鼓齐鸣,乐声震天,将节日的欢快气氛渲染得愈发浓烈。“寒轻夜永”,点明此时虽仍有正月的一丝寒意,但在热烈的节日氛围下,寒意似乎也变得微不足道,而漫长的夜晚则充满了无尽的欢乐。“纤手重携”,则为画面增添了一抹浪漫色彩。在这美好的夜晚,词人与心仪之人重逢,再次携手漫步于欢乐的人群中。这一动作描写细腻而温馨,不仅展现了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也体现出词人在这欢乐节日里的幸福之感。词人依旧将自己的这份欢乐融入到整个节日的欢乐氛围之中,使情感更具感染力。“更阑人散,千门笑语,声在帘帏”,这三句将全词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更阑人散”,描绘出夜色渐深,大部分游人逐渐散去,似乎元宵佳节的欢乐即将落幕。然而,“千门笑语,声在帘帏”却笔锋一转,给人以柳暗花明之感。即便夜深人散,千家万户中仍传出阵阵欢声笑语,这些声音透过帘帏,弥漫在空气中。这表明节日的欢乐并未随着人群的散去而消逝,反而在这夜深之时,以另一种温馨的方式延续着。词人运用“扫处即生”的手法,先营造出一种欢乐将尽的氛围,随后又突然展现出欢乐的延续,一收一纵、一阖一开,使情感表达更加跌宕起伏,深刻地表现出人们在这一夜欢乐的无尽与深沉。而词人自己,也沉浸在这满人间的欢乐之中,将一己之乐与众人之乐融为一体,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元宵佳节那浓浓的欢乐氛围以及词人内心的幸福与满足。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巧妙的手法运用,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元宵节的繁华盛景与欢乐氛围。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上片描绘汴京元宵节观灯的盛大场景,呈现华灯竞秀、人月团圆之景;下片刻画节日里的欢腾氛围,展现箫鼓喧闹、人们携手共乐之态。全词情景交融,表意含蓄,生动呈现出元宵节的热闹欢快气氛。
# 持正又作《人月圆令》,尤脍炙人口。
宋文人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
# 宋驸马王晋卿《元夜》词云:“小桃枝上春风早。”此曲晋卿自制,名《人月圆》,即咏元宵。犹是唐人之意。
明文人杨慎《词品》卷一
上一篇:宋·朱淑真《初夏》
下一篇:宋·释如净《偈颂九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