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牛渚":我来到牛渚山,
# 牛渚:在今安徽马鞍山市长江东岸,下临长江,突出江中处为采石矶,风光绮丽,形势险峻,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聊登眺、":姑且登高望远,
# 聊:姑且。
"客里襟怀如豁":客居他乡的胸怀竟如此开阔舒畅。
"谁著危亭当此处":是谁在这地方建造了这座高亭,
# 危亭:与下文的照水然(同“燃”)犀,是同一典故,东晋温峤“路经牛渚采石矶,听当地人说矶下多妖怪,便命燃犀角而照之,须臾水族覆灭,奇形怪状,或乘车马著赤衣者。”(《晋书·温峤传》)后人常用“燃犀”来形容洞察奸邪。,著:矗立。此处指建造。
"占断古今愁绝":独自占领了这令古今之人感慨万千的愁绝之地。
"江势鲸奔":长江水势如鲸鱼奔腾般汹涌,
"山形虎踞":山峦形态如猛虎盘踞般险峻,
"天险非人设":这等天险并非人力造就。
"向来舟舰":从前在此征战的舟舰,
"曾扫百万胡羯":曾一举横扫百万敌军。
# 胡羯:指金兵。
"追念照水然犀":追思当年温峤燃犀角照水的典故,
"男儿当似此":男儿就该像他那样,
"英雄豪杰":做一名英雄豪杰。
# 雄:一作碓。
"岁月匆匆留不住":岁月匆匆流逝无法挽留,
"鬓已星星堪镊":鬓角已斑白如星,
# 镊:拔除。,星星:形容头发花白稀落。
"云暗江天":乌云遮蔽江天,
"烟昏淮地":烟雾笼罩淮地,
"是断魂时节":正是让人悲痛欲绝的时节。
# 断魂:形容极其哀伤。
"栏干捶碎":捶碎栏杆,
"酒狂忠愤俱发":酒后疏狂,忠愤之情一同迸发。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描绘了作者登临牛渚山所见的雄浑壮阔之景,融入“扫百万胡羯”的历史回顾与“照水然犀”的典故,体现了对采石之战战功的追怀及对古代英雄定国安邦壮举的向往,营造出豪迈中含忧愤的氛围,表达了爱国豪情、壮志难酬的忧愤与对国势的深切忧虑。
2. 写作手法
用典:词中巧妙化用“扫百万胡羯”(采石矶大捷)与“照水然犀”(温峤燃犀角)两个历史典故。前者以“向来舟舰,曾扫百万胡羯”简笔概括南宋虞允文大破金兵的辉煌战绩,将历史英雄业绩与眼前山川险景交融,既赞颂抗金壮举,又暗含对现实抗敌力量的期盼;后者以温峤“燃犀照水”喻指洞察奸邪的智慧,借古贤形象抒发“男儿当似此,英雄豪杰”的壮志,典故与情感表达浑然一体。情景交融:开篇“江势鲸奔,山形虎踞”以鲸鱼奔腾、猛虎盘踞喻长江水势与山峦形态,极写牛渚山天险之壮阔,既展现地理险要,又为“曾扫百万胡羯”的历史回忆铺垫,雄浑之景与豪迈之情相互映衬,凸显“客里襟怀如豁”的开阔心境。“云暗江天,烟昏淮地”以阴沉云气、昏沉烟雾描写边境景象,既实写时局动荡,又以“断魂时节”的惨淡之景隐喻南宋国运衰微,将“鬓已星星”的流年之叹与“栏干捶碎”的忠愤之情融入景物,景语即情语,忧国之痛跃然纸上。虚实结合:实写牛渚山“危亭”“江势”“山形”等眼前之景,虚写“照水然犀”的典故场景与“扫胡羯”的历史画面,虚实交织中,既让情感有现实依托,又借想象拓展词境,如“栏干捶碎”的狂态是现实写照,亦暗含对理想中英雄行为的虚拟投射。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我来牛渚,聊登眺、客里襟怀如豁”,点明了诗人客居他乡,登上牛渚山远眺的背景。“襟怀如豁”既写出登高后视野开阔的感受,也暗示了内心积郁的暂时舒展,为下文的抒情铺垫。“谁著危亭当此处,占断古今愁绝”,聚焦于山上的“危亭”。“占断”一词突出了这处亭子仿佛独占了古往今来所有的愁苦,将空间的亭子与时间的愁绪相连,既点出牛渚山作为历史胜迹的特殊地位,也暗寓此地承载了太多兴亡感慨。“江势鲸奔,山形虎踞,天险非人设”,以生动的比喻描绘眼前景象:江水如鲸鱼奔腾般汹涌,山势如猛虎盘踞般险要。“非人设”强调这等天险是自然形成,既展现了山河的雄伟,也为下文回忆历史战事埋下伏笔,暗示此地自古便是军事要地。“向来舟舰,曾扫百万胡羯”,由眼前的天险联想到历史。“胡羯”代指入侵的敌人,“扫百万”则勾勒出往昔水军在此大败敌军的壮阔场景,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英雄壮举的追怀,暗含诗人的爱国豪情。下片“追念照水然犀,男儿当似此,英雄豪杰”,化用温峤燃犀照水的典故,借古喻今。诗人追怀像温峤一样的英雄,直言“男儿当似此”,鲜明地表达了对英雄豪杰的仰慕,以及自身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岁月匆匆留不住,鬓已星星堪镊”,情感由追怀转向自身。“星星”形容鬓发斑白,“堪镊”则细致地写出对时光流逝的慨叹,昔日豪情与如今衰老形成对比,流露出壮志未酬的苦闷。“云暗江天,烟昏淮地,是断魂时节”,景物描写染上浓重的悲凉色彩。江天昏暗、淮地迷蒙,这样的景象不仅是眼前实景,更烘托出南宋时局的动荡,“断魂”一词将个人的愁绪与国家的危难交织,强化了悲怆氛围。结尾“栏干捶碎,酒狂忠愤俱发”,以极具力量的动作总结。“捶碎栏干”是情感爆发的外在表现,“酒狂”则是借酒抒怀的状态,将前文压抑的忠诚与愤懑一并宣泄,直白而强烈地展现了诗人深挚的爱国情怀与壮志难伸的激愤。
4. 作品点评
《念奴娇・我来牛渚》以激昂悲愤之调,奏响南宋爱国志士的慷慨悲歌。上片写词人登临牛渚危亭,见长江奔涌、山峦虎踞,追思采石矶大捷中宋军横扫胡羯的英雄业绩,壮怀激烈。全词以牛渚山险景为引,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扫百万胡羯”“照水燃犀”两典故自然融入,历史与现实交织,豪迈与悲壮并存,家国情怀与艺术感染力令人动容。
# 崎嵌磊落,吐属固自不凡。
清况周颐
上一篇:宋·释印肃《颂证道歌·证道歌》
下一篇:宋·陈师道《舟中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