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bǎi
sān
shí
liù
shǒu
liù
shí
èr

朝代:宋作者:释惟一浏览量:3
yǎn
jué
bǎi
fēi
xiāng
fàn
xūn
biàn
shí
fāng
qióng
sān
zhòng
zǒng
shì
zhū
fāng
luó
lóng
zhù

译文

大乘佛法,远离四种语句且断绝一切错误观念。香气弥漫的饭食普遍熏陶。遍及十方世界,穷尽过去、现在、未来三时。座下这一众禅僧啊,尽是十方诸佛也网罗不住的本然自性。

逐句剖析

"摩诃衍法":大乘佛法,

"离四句绝百非":远离四种语句且断绝一切错误观念。

"香饭普熏":香气弥漫的饭食普遍熏陶。

"遍十方穷三际":遍及十方世界,穷尽过去、现在、未来三时。

"我此一众":座下这一众禅僧啊,

"总是诸方罗笼不住底":尽是十方诸佛也网罗不住的本然自性。

# 总是诸方罗笼不住底:旧注:请后堂并义谷掌会。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六十二)》是宋代高僧释惟一所作的偈颂,以简练深邃的语言展现了大乘佛法的超越性特质与修行者的自在境界。全偈仅二十六言,却暗藏大乘三系(中观、唯识、如来藏)的义理脉络,更将深奥佛理与禅门机锋熔铸为一。其语言如羚羊挂角,不落言筌;其意境似孤峰独峙,截断众流。在否定与肯定的辩证中,既揭示了佛法的超越性本质,也昭示了修行者“不与万法为侣”的真如风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摩诃衍法,离四句绝百非”直指大乘佛法的核心。“摩诃衍”即大乘,以“离四句”呼应龙树《中论》中的四句否定(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通过否定一切概念边见破除对法相的执着。“绝百非”更将否定推向极致,暗含《大涅槃经》“百非俱遣”的深意,昭示诸法实相超越一切言诠思议,唯有离言绝虑方能契入空性本体。“香饭普熏”以炊烟弥漫为喻,暗合《维摩诘经》“香积佛国”之典,喻佛法如妙香广被三千。“遍十方穷三际”则展现时空无碍的华严境界,十方空间与三世时间在此消融对立,既暗合《华严经》“一即一切”的圆融观,又暗藏《金刚经》“过去心不可得”的时空超越性。看似矛盾的遍在与空寂在此达成统一,恰如月映千江而不湿其体。末句“我此一众,总是诸方罗笼不住底”陡转笔锋,从法理玄奥转向禅者气象。“罗笼”象征一切概念框架与修行窠臼,而“不住”二字尽显临济宗“随处作主,立处皆真”的宗风。这既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般若实践,也是马祖道一“平常心是道”的活泼印证,彰显出禅者如风行水上般无滞无碍的生命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周邦彦《虞美人·疏篱曲径田家小》

下一篇:宋·陆游《共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