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àn
sān
shǒu

朝代:宋作者:释文准浏览量:3
ěr
zhēn
yòu
qiú
zàn
zhēn
zàn
liǎng
chóng
gōng
àn
jiā
chǒu
wài
yáng
tán
zhī
shù
liù
jiǔ
shí
sān

译文

你为我画下真实的模样,又请求我为这幅画像写赞语。我的真实面貌和我所写下的赞语,这是两件值得探讨、复杂难明的事情。自家的丑事不要向外面宣扬,自己的品德、功绩不自己去夸赞宣扬。把我想表达的意思寄托在数字之中,就像六乘九等于五十四。

逐句剖析

"尔图我真":你为我画下真实的模样,

"又求我赞":又请求我为这幅画像写赞语。

"我真我赞":我的真实面貌和我所写下的赞语,

"两重公案":这是两件值得探讨、复杂难明的事情。

"家丑不外扬":自家的丑事不要向外面宣扬,

"已德不自谈":自己的品德、功绩不自己去夸赞宣扬。

"寄之以数":把我想表达的意思寄托在数字之中,

"六九五十三":就像六乘九等于五十四。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自赞三首》是宋代禅僧释文准创作的禅诗组章。此诗以自我解构的悖论语言,演绎禅宗“不立文字”的悟道智慧。首句“尔图我真,又求我赞”直指世人对“真我”的认知困境——他人试图描摹本真,又强求自我标榜,本质皆堕入概念窠臼;次句“我真我赞,两重公案”以禅宗“公案”(参悟案例)为喻,揭示“自我陈述”与“他人诠释”的双重虚妄。后两句“家丑不外扬,已德不自谈”反用世俗谚语,表面劝诫谦逊,实则暗藏禅机:若“家丑”与“己德”皆需言说,已堕入二元分别;末句“寄之以数,六九五十三”更以数学谜题消解意义——六九本应为五十四,刻意错算成五十三,暗示数字逻辑的局限,呼应禅宗“离四句绝百非”的超越性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尔图我真,又求我赞。我真我赞,两重公案”:这几句是说他人为诗人画像又求诗人为画像作赞,而诗人认为自己的真实模样和这赞语都是复杂的事情。这里体现了一种对自我本质和外在评价的思考,“两重公案”暗示了自我认知与他人认知之间的差异,以及对这种差异的一种玩味和感慨,展现出一种禅者对世间事物的独特审视角度。“家丑不外扬,已德不自谈”:这是一种自我修养和处世态度的体现。“家丑不外扬”,不宣扬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避免让他人知晓自己的短处,这是一种内敛和自我保护的表现,同时也蕴含着不被外界负面评价所干扰的意味。“已德不自谈”,不自我夸赞自己的品德,体现了谦逊的品质,不居功自傲,不炫耀自己的修行成果或美德,保持一种低调和踏实的心态,这也是禅者修行中所倡导的品德。“寄之以数,六九五十三”:以神秘的数字结尾,为诗歌增添了深邃的禅意。数字在佛教文化中往往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这里的“六九五十三”可能暗示着一种超越常规思维和言语表达的境界或道理,引导读者去思考其中蕴含的深层含义,也许是对人生、对佛法的一种独特感悟,通过这种隐晦的方式传达出来,让读者在思索中领悟禅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道洽《嗅梅》

下一篇:宋·方回《所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