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èr
shí
liù
shǒu
sān

朝代:宋作者:释嗣宗浏览量:3
guò
xīn
shōu
lún
diào
qiū
jiāng
piān
zhōu
àn
xián
mián
míng
yuè
huā
shēn
wěn
xiàn
zài
xīn
wáng
jiā
cún
jīn
móu
chén
měng
jiàng
dìng
fēng
jiāng
shuō
shèn
suí
zhū
bìng
zhào
wèi
lái
xīn
zhōng
zhǐ
shí
hán
qíng
shān
wéi
zhèng
nǎi
zhī
nán
qiān
liú
fāng
shuí
gòng
zhī
qīng
fēng
yǒu

译文

过去的心念已经不可捉摸,收起钓线停止垂钓,秋天的江水一片碧绿。在古老的岸边,驾着小船随意地悠闲安睡,明月映照下,芦花深处显得幽深而安稳。现在的心念也难以把握,佛法的传承法则从古至今一直存在。谋臣和猛将能够确定国家的疆界,又何必去谈论隋侯之珠和和氏璧那样的宝物呢。未来的心念同样不可得到,在这不可得的状态中,就这样去领悟。石头中蕴含着美玉,大地托举着山峰,只有通过亲身证悟才能知晓其中的奥秘,这是难以揣测的。千古以来流传的美好名声有谁能够共同知晓呢,清风拂过大地,这种美妙的感觉哪里有尽头。

逐句剖析

"过去心不可得":过去的心念已经不可捉摸,

"收纶罢钓秋江碧":收起钓线停止垂钓,秋天的江水一片碧绿。

"扁舟古岸恣闲眠":在古老的岸边,驾着小船随意地悠闲安睡,

"明月芦华深稳密":明月映照下,芦花深处显得幽深而安稳。

"现在心不可得":现在的心念也难以把握,

"法王家法存今昔":佛法的传承法则从古至今一直存在。

"谋臣猛将定封疆":谋臣和猛将能够确定国家的疆界,

"说甚隋珠并赵璧":又何必去谈论隋侯之珠和和氏璧那样的宝物呢。

"未来心不可得":未来的心念同样不可得到,

"不可得中只么得":在这不可得的状态中,就这样去领悟。

"石含玉兮地擎山":石头中蕴含着美玉,大地托举着山峰,

"惟证乃知难可测":只有通过亲身证悟才能知晓其中的奥秘,这是难以揣测的。

"千古流芳谁共知":千古以来流传的美好名声有谁能够共同知晓呢,

"清风匝地有何极":清风拂过大地,这种美妙的感觉哪里有尽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颂古二十六首(其三)》是南宋诗僧释嗣宗创作的一首偈颂。此偈颂主题围绕禅宗心性展开,通过对过去、现在、未来三心不可得的阐释,结合自然景象和典故,探讨了心性、哲理与证悟的关系。诗中先分别对过去、现在、未来三心不可得进行解读,以秋江垂钓的闲适和明月芦花的幽深,展现出过去心不可得后内心的宁静;以谋臣猛将定封疆和隋珠赵璧的典故,说明现在心不可得时,应关注更重要的佛法传承;以石含玉和地擎山的自然现象,暗示未来心不可得中蕴含着难以揣测的奥秘,只有通过亲身证悟才能知晓。最后以千古流芳和清风匝地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对禅宗心性和哲理的思考,使诗歌的主题更加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过去心不可得,收纶罢钓秋江碧”,点明“过去心不可得”的禅理,“收纶罢钓秋江碧”描绘了一幅秋江垂钓者收起钓线、停止垂钓的画面,秋江碧绿的景色烘托出一种宁静、闲适的氛围,暗示放下过去的心念,内心回归平静。“扁舟古岸恣闲眠,明月芦华深稳密”,进一步描绘了在放下过去心念后的悠然状态,诗人驾着扁舟在古老的岸边随意安睡,明月映照下的芦花深处显得幽深而安稳。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内心宁静的境界,深化了对过去心不可得的领悟。“现在心不可得,法王家法存今昔”,转到“现在心不可得”的主题,“法王家法存今昔”指出佛法的传承法则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强调在当下心念难以把握时,应关注佛法的传承和永恒。以谋臣猛将定封疆和隋珠赵璧的典故,说明在当下应更注重重要的使命和价值,而非世俗的宝物,进一步阐释了现在心不可得的含义。“谋臣猛将定封疆,说甚隋珠并赵璧”,通过具体典故,将现在心不可得的理念。“谋臣猛将定封疆”,泛指历史上“运筹帷幄的文臣+决胜沙场的武将”联手拓土安边的功业,张良、韩信佐汉高祖“定天下”的成例。”“隋珠”,春秋隋侯救蛇,蛇衔明月珠相报,世称“隋侯之珠”。“赵璧”,和氏之璧,蔺相如“完璧归赵”,象征价值连城的至宝。古人常以“隋珠、赵璧”并称“稀世之珍”。谋臣猛将能够确定国家的疆界,这是更重要的事情,相比之下,隋侯之珠和和氏璧这样的宝物就显得微不足道。诗人借用这几个典故,引导人们放下对当下世俗事物的执着,领悟现在心不可得的禅理。“未来心不可得,不可得中只么得”,阐述“未来心不可得”的禅理,“不可得中只么得”表示在这不可得的状态中,要顺其自然地去领悟。以石含玉和地擎山的自然现象,暗示未来心不可得中蕴含着难以揣测的奥秘,引发读者对未来和未知的思考。“石含玉兮地擎山,惟证乃知难可测”,以石含玉和地擎山的自然意象,象征着未来心不可得中隐藏的奥秘。只有通过亲身证悟才能知晓其中的真谛,强调了证悟的重要性,进一步深化了对未来心不可得的思考。“千古流芳谁共知,清风匝地有何极”,以千古流芳和清风匝地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氛围。“千古流芳谁共知”引发对美好事物能否被众人知晓的思考,“清风匝地有何极”则描绘出清风拂过大地的美妙感觉,没有尽头,深化了诗歌的哲理内涵,使读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领悟到禅宗心性的深远和不可捉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子翚《独坐》

下一篇:宋·宋孝宗《题刁光胤画册·葵石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