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功名意转疏":渐渐老了,求取功名的欲望已经变得淡薄了,
# 意转疏:意思是说,年纪大了,求取功名的欲望变得淡薄了。,老去:犹言自己老了。
"独骑瘦马取长途":自由自在,独骑瘦马,长途跋涉,日夜赶路。
# 取长途:在长途旅行的路上。
"孤村到晓犹灯火":在一个孤独的村庄里,看到有人家通晓达旦亮着灯火,
# 孤村:孤独的村庄。
"知有人家夜读书":知道这是村里有人家的小孩为求取功名,正在挑灯夜读。
# 知:知道。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抒情诗。描绘了一位老人独自骑着瘦马夜行的孤寂场景,通过“老去功名意转疏”表达了诗人因岁月流逝、一事无成而对功名之心渐淡的无奈与郁积不平,以“瘦马”衬托自身孤单迟暮之感;后两句借孤村拂晓仍亮着灯火,猜测有人家夜读书的景象,含蓄传达出对往昔追求功名经历的感慨,以及对自身现状的喟叹,留给读者想象空间。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老去功名意转疏”直接抒发诗人随着年龄增长,对功名热衷程度渐减的无奈心境,将内心郁积的不平与感慨直白道出。借物抒情:“独骑瘦马取长途”中,“瘦马”这一意象衬托出诗人的孤单、迟暮与凄凉。瘦马的瘦弱疲惫,如同诗人历经岁月消磨后的状态,强化了情感表达。用典:在《夜行》中“独骑瘦马取长途”一句,晁冲之在《道中》有“羸病人骑瘦马行”的表述,以“瘦马”这一意象来传递自身衰病、孤寂之感。在《夜行》里,诗人再次运用“瘦马”,与“老去”相配合,进一步衬托出自己年老体衰、形单影只的迟暮之态。通过这种化用,强化了诗歌中哀伤、凄凉的情绪表达,使读者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诗人在岁月流逝中,功业未就的落寞与无奈。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老去功名意转疏,独骑瘦马取长途”,寥寥数字,便勾勒出一幅充满孤寂与沧桑的画面。诗人首先感慨自己随着年龄老去,对功名的追求之意渐渐疏淡。这看似轻描淡写的表述背后,实则隐藏着无尽的心酸与无奈。年轻时,他也曾怀揣着满腔热血,在文场中奋力驰骋,渴望能在功名之路上有所建树。然而,时光如流,岁月无情,在漫长的岁月消磨中,他一事无成。曾经炽热的名利之心,也在这一次次的失望中逐渐冷却。这并非是一种豁达的超脱,而是在现实面前不得不低头的苦涩。“独骑瘦马”这一意象的运用,更是将诗人的孤单与迟暮之感渲染到极致。“瘦马”与“老去”相互映衬,马的瘦弱暗示着旅途的艰辛与疲惫,也象征着诗人如这匹马一般,在岁月的侵蚀下,变得不再强壮与充满活力。而“独骑”二字,又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孤身一人的处境,在浓重的夜幕中,独自骑着瘦马缓缓前行,这种孤独感愈发强烈。晁冲之在其他诗作中,如《道中》“羸病人骑瘦马行”,也常以瘦马与自己搭配,可见瘦马这一意象在他表达哀老叹病情绪时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对自身外在形象的一种刻画,更是内心孤寂与凄凉的具象化体现。“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诗人的笔触从自身的感慨转向了夜行途中的偶然所见。在黑夜中踽踽独行,当黎明的曙光渐渐浮现,路旁孤村中的一户人家,那依然亮着的灯火在黑暗中显得格外醒目。诗人由此展开联想,断定这一定是有读书人在焚膏继晷,彻夜苦读诗书。这里的“知有”二字,看似肯定,实则蕴含着诗人的主观推测。因为五更灯火,也有可能是村人早起为劳作或远行做准备。但诗人却坚定地认为是有人在读书,这其实是他以己度人的结果。诗人年轻时,同样为了追求功名而刻苦读书,那份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憧憬,都寄托在日夜苦读之中。可如今,年已垂老,曾经的梦想早已破灭,他只能骑着瘦马在深夜中赶路,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他心中感慨万千。如果他真的如首句所说,对功名已经“意转疏”,那么他可能会以过来人的身份,对这位仍在为功名拼搏的读书人表示同情,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但如果他对功名的忘情只是一种愤懑的托词,那么眼前这读书人的身影,无疑会更加刺痛他的心,勾起他对往昔的遗憾与伤感。而诗的精妙之处就在于,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感慨,而是留下了一片广阔的想象空间,让读者自己去揣摩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感受那份未言明的惆怅与无奈。
4. 作品点评
倘若诗人对功名的淡漠只是愤懑之下的掩饰,那么眼前苦读的读书人,无疑会深深刺痛他的心,勾起无尽伤感。此诗精妙之处在于,诗人并未直白吐露内心感慨,而是留下广阔的想象天地,任读者自行探寻、品味其中的复杂况味。
上一篇:宋·陆游《独坐》
下一篇:宋·释宗演《颂古二十四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