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yóu
zhāng
yuán
chí

朝代:宋作者:徐矶浏览量:3
西
fāng
fēi
chūn
fēng
zhèng
xún
shān
chéng
zhǔ
xiū
lín
cháng
duō
fēi
yóu
rén
ài
绿
yīn
wǎn
lái
chuī
wéi
jué
huà
táng
shēn

译文

西郊野花烂漫的小路,春风和煦,正适合踏青寻芳。山城傍着弯曲的水中小洲,古老的渡口通向幽深的树林。漫长的白昼里柳絮纷飞,游人们喜爱这清凉的绿荫。到了傍晚时分,歌唱奏乐的声音响起,只觉得华丽的厅堂更显幽深。

逐句剖析

"西野芳菲路":西郊野花烂漫的小路,

"春风正可寻":春风和煦,正适合踏青寻芳。

"山城依曲渚":山城傍着弯曲的水中小洲,

"古渡入修林":古老的渡口通向幽深的树林。

"长日多飞絮":漫长的白昼里柳絮纷飞,

"游人爱绿阴":游人们喜爱这清凉的绿荫。

"晚来歌吹起":到了傍晚时分,歌唱奏乐的声音响起,

"惟觉画堂深":只觉得华丽的厅堂更显幽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日游张提举园池》是南宋诗人徐玑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记述春日造访友人园池的经历,着重描写了沿途所见的自然风光。从西野芳菲的小路到依水而建的山城,从古渡口到幽深的树林,诗人将这些寻常景物描绘得清新自然。结尾处点出游园主题,以“歌吹起”暗示园中景致,流露出对这次春游的愉悦之情。全诗语言平实,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春日郊游的闲适意趣,表达了对张氏园林的喜爱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春日游园诗。诗中描写了西郊小路上春意盎然的风光,山城水岸的景致,以及游人在绿荫下赏春的闲适场景。傍晚时分园中歌乐响起,更添几分幽深雅致,流露出对园林景色的喜爱和流连忘返的心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西野芳菲路,春风正可寻”描写途中幽雅恬淡的自然景物,与结尾两句“晚来歌吹起,惟觉画堂深”对张氏园池富贵气象的轻描淡写形成鲜明对照,通过这种反差凸显作者对淳朴自然美的追求。

3. 分段赏析

前六句笔墨都用在描绘前往园池途中所见的景致。开篇“西野芳菲路”一句,写诗人出城向西郊行去,只见野径两旁花草繁盛,显见正值春光明媚之时。次句“春风正可寻”承接前句,点明此行正是为寻访春色而来,首联便勾勒出人与春光相得益彰的画面。三四句“山城依曲渚,古渡入脩林”继续写途中景象:依水而建的小城偎依在曲折的河岸旁,古老的渡口通向幽深的树林。诗人特意选用“山”、“曲”、“古”、“修”等字眼,使笔下的景物都带着几分幽雅恬淡的韵味。此时日头渐高,空中飘飞着点点柳絮,正是春末夏初的时节。行人走在树荫斑驳的小路上,倍感惬意舒适。这些寻常景物在诗人笔下,却透露出不同寻常的审美趣味。结尾两句“晚来歌吹起,惟觉画堂深”才点明游园主题。有趣的是,诗人对园池本身的繁华景象只字不提,仅以“歌吹起”三字轻轻带过。对于园中的画堂,也只说觉得它很幽深,完全不提其富丽堂皇之处。这种写法与前文对途中景物的细致描绘形成有趣的对照。诗人似乎在刻意回避那些富丽堂皇的园景,而更钟情于途中所见的自然风光。

4. 作品点评

徐玑的《春日游张提举园池》可谓别具匠心,其构思之新颖令人称奇。全诗既不引经据典,亦无生僻字句,所写景物更是寻常可见。然其精妙之处在于,诗人能以这些“人所共见”的寻常事物,寄托其超凡脱俗的情怀,于平淡中见灵韵,这正是徐玑诗歌最为人称道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陈宓《西湖歌》

下一篇:宋·杨万里《嘲稚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