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云冲石出深山":溪水背对着云层、冲破岩石,从深山中流淌而出,
"浅碧冷冷一带寒":浅碧色的水流清泠泠的,带着一片寒意。
"不独有声流出此":它不仅仅是从这里流淌出声响,
"会归沧海助波澜":最终将会汇入大海,助成壮阔的波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山水诗。借溪水背云冲石流出深山、水色浅碧清凉,以及流淌有声、终将汇入沧海助成波澜的景象,写出了山溪的灵动生命力与归向广阔天地的自然意境。
2. 写作手法
多感官描写:“浅碧泠泠一带寒”将视觉与触觉交融,“浅碧”从视觉上描绘溪水的清澈色泽,“泠泠”既写水声清越,又暗含触感的清凉,“寒”则直接点出触觉上的清冷感受。通过视觉所见的色彩与触觉所感的凉意相互映衬,生动勾勒出涧水清冽寒凉的特质,让景物更具可感性。
3. 分段赏析
“背云冲石出深山”,开篇描绘山泉流出深山的动态。泉水背着云层、冲破岩石从深山中奔涌而出,“背云”“冲石”两个动词精准刻画出山泉的力量与气势,“出深山”点明泉水的源头,展现出它冲破阻碍、勇往直前的生命力,画面充满动感。“浅碧泠泠一带寒”,转向写泉水的形态与质感。泉水呈现出浅碧的颜色,“泠泠”(清澈声)的水流声中带着一丝清凉,“浅碧”写出水的清澈色泽,“泠泠”以声写形,“一带寒”则点出泉水的清凉特质,从视觉、听觉、触觉多方面勾勒出泉水的鲜活形象,清新而灵动。“不独有声流出此”,承接上文进一步写泉水的特质。泉水不仅仅是带着声响从这里流出,“不独”二字引出泉水更深远的意义,“有声流出”既呼应前文的“泠泠”,又暗示泉水不止于眼前的流淌,为下文的升华做铺垫。“会归沧海助波澜”,以高远的志向作结。它终将汇入大海,为大海的波澜助力,“会归沧海”写出泉水的归宿与远大目标,“助波澜”则赋予泉水积极进取的精神,借泉水象征不甘平庸、追求远大抱负的品格,让诗歌在写景之外更添一层励志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