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bǎi
liù
shí
shǒu
shí

朝代:宋作者:释宗杲浏览量:3
chéng
zhī
liǎng
zài
shuāng
jiàn
hào
quē
zhū
chēng
guāng

译文

单独的“一”算不上“单只”,成对的 “两” 也并非真正 “成双”。宝剑中有名为 “巨阙” 的利器,明珠里号称 “夜光” 的至宝。

逐句剖析

"一不成只":单独的“一”算不上“单只”,

"两不在双":成对的 “两” 也并非真正 “成双”。

"剑号巨阙":宝剑中有名为 “巨阙” 的利器,

"珠称夜光":明珠里号称 “夜光” 的至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十七)》是宋代临济宗僧人释宗杲创作的禅偈其中一首,其中“一不成只,两不成双。剑号巨阙,珠称夜光”四句以简洁的语言传递禅宗思想。前两句“一不成只,两不成双”通过否定数量概念,消解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式,暗示超越分别执着的禅悟境界;后两句“剑号巨阙,珠称夜光”则援引《千字文》典故,以“巨阙”名剑的锋利与“夜光”宝珠的璀璨为喻,暗指法身智慧的圆满与光明。全诗通过意象对比与逻辑反转,展现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机锋特色,以具体物象的象征意义引导读者体悟佛法的超越性。其语言凝练质朴,结构对仗工整,既体现了宋代禅偈的典型风格,也反映了释宗杲倡导的“看话禅”注重参究公案语句的修行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以“一不成只,两不在双”起笔,否定了对“一”与“二”的执着。“一”在佛教中常指绝对的本体或真理,如“一真法界”,但此处“不成只”表明,若将“一”视为独立存在的实体,便陷入了执着,违背了佛法中“不二”的中道思想。同理,“两不成双”否定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如善恶、生死等分别心,强调超越对立的空性本质。这种表述与禅宗“离四句,绝百非”的破执传统相符,旨在引导修行者摆脱概念束缚,直契心性。第三句“剑号巨阙”,引用春秋时期欧冶子所铸的名剑典故。巨阙剑以钝而厚重、坚硬无比著称,号“天下至尊”,其特性象征着佛法智慧的锋利与不可摧。在禅宗语境中,剑常被用来比喻斩断烦恼的利器,如“智慧剑”“金刚剑”等。此处以巨阙为喻,暗示修行者需以坚韧不拔的精神破除无明,正如巨阙剑能“穿铜釜,绝铁砺”,佛法智慧亦可斩断生死轮回的枷锁。第四句“珠称夜光”,化用古籍中夜光珠的传说。夜光珠在《淮南子》《广异记》等文献中常与吉祥、光明相关,如“隋侯珠”象征仁德,“灵蛇珠”寓意佛性。佛教中,宝珠常比喻众生本具的清净佛性或内在智慧,如“如意宝珠”“摩尼珠”。此处“夜光”强调珠之光明无需外求,正如禅宗主张“即心即佛”,众生自性本自具足,只需破除妄念,便能显发如夜光珠般的智慧光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克庄《杂记十首其一》

下一篇:宋·苏轼《留别廉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