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寂省庐幽":寂静的省署官舍十分幽静,
"诸曹吏始休":各个部门的官吏们才刚刚下班休息。
"空烟催树晚":空中的烟雾仿佛在催促树木更快地进入傍晚的氛围,
"急雨借庭秋":急骤的雨好借到庭院里增添了秋意。
"暮影层波动":傍晚的影子在层层波动的水面上摇晃,
"檐声万绠流":屋檐下雨水倾泻的声音如同万条绳索在流动。
"缥墙明叠藓":淡淡的墙垣在雨后显得明亮,上面重叠着苔藓,
"坳径聚浮沤":低洼的小路上聚集着漂浮的水泡。
"乱湿缘虚隙":雨水杂乱地打湿了空隙之处,
"微凉袭翠帱":微微的凉意侵袭着翠绿色的帐幕。
"拙艰兼寓直":自己既笨拙又艰难地处于寄居值班的状态,
"潘鬓怯搔头":像潘岳一样两鬓斑白,害怕搔头。
1. 分段赏析
“岑寂省庐幽,诸曹吏始休”两句是营造环境氛围的开篇之笔。“岑寂”一词精准地描绘出省庐的寂静清幽,给人一种静谧、安宁的感觉。“幽”字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环境的清幽特质,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省庐中那股远离尘嚣的宁静气息。“诸曹吏始休”则点明了时间和背景,众多部门的官吏们刚刚结束工作开始休息。此句不仅交代了诗人所处的环境是在省庐之中,还通过官吏休息这一细节,衬托出环境的安静,为全诗奠定了静谧的基调,使读者能迅速进入诗人所描绘的夏日雨中氛围里。“空烟催树晚,急雨借庭秋”两句是描绘夏日雨中独特景致的妙笔。“空烟”指空中的烟雾,在夏日雨中,烟雾弥漫,给人一种朦胧之感。“催树晚”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仿佛那烟雾有意催促着树木更快地进入傍晚的氛围,生动地表现出随着时间推移和烟雾笼罩,周围环境逐渐变得昏暗的动态过程。“急雨”则突出了雨势的猛烈,“借庭秋”同样运用拟人手法,将急雨赋予了人的情感和行为,好像急雨特意借助庭院来增添秋意。此句巧妙地将雨与季节的变化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夏日雨中带着秋意的独特氛围,展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象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独特的感受。“暮影层波动,檐声万绠流”两句是刻画雨中动态画面的佳句。“暮影”点明了时间是傍晚,此时夕阳的余晖洒下,影子在地面上形成层层波动。“层波”形象地描绘出影子的起伏变化,仿佛是一幅动态的画卷。“檐声”指屋檐下雨水滴落的声音,“万绠流”运用比喻的手法,将雨声比作万条绳索流动的声音,生动地表现出雨势之大、雨声之急。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写,将雨中庭院的动态景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夏日雨中的喧嚣与活力。“缥墙明叠藓,坳径聚浮沤”两句是描绘雨后庭院细节的妙笔。“缥墙”指淡色的墙垣,在雨后显得更加明亮。“叠藓”描绘出墙上层层叠叠的苔藓,给人一种古朴、清幽的感觉。“坳径”指低洼的小路,“聚浮沤”则写出了小路上聚集着漂浮的水泡。此句通过对墙和路的细致描写,展现出雨后庭院的清新与宁静,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环境中细微之处的关注和热爱,也让读者感受到夏日雨后那种独特的清新氛围。“乱湿缘虚隙,微凉袭翠帱”两句是描写雨水带来的感受。“乱湿”描绘出雨水杂乱地打湿周围事物的状态,“缘虚隙”则说明雨水是顺着空隙渗透进来的,表现出雨水的无孔不入。“微凉”写出了雨带来的清凉之感,“袭翠帱”形象地写出凉意侵袭着翠绿色的帐幕。此句通过触觉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夏日雨中那种清凉舒适的感觉,同时也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全诗的意境。“拙艰兼寓直,潘鬓怯搔头”两句是抒发诗人自身感慨的点睛之笔。“拙艰”表达了诗人在生活中遭遇的困境和自身的笨拙不擅长应对,“寓直”指寄居值班,体现出生活的无奈和艰辛。“潘鬓”用潘岳头发早白的典故,暗示自己因生活的压力和忧愁而早生白发。“怯搔头”则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无奈,害怕搔头会让自己显得更加憔悴。此句将诗人的个人情感融入到夏日雨中的景象之中,使全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上一篇:宋·陆游《过杜浦桥》
下一篇:宋·释迈贤《诗三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