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初见雪中梅":在江上行船的过程中最初见到的是雪中的梅花,
# 雪中梅:江南气候暖和,冬春之交或是早春,梅花即可盛开。但这时气候还有变化反复,也就会有梅花盛开和雪飞六出同时出现的景色。
"梅雨霏微棹始回":当下起细细的梅雨时便开始归返。
# 棹:船浆,这里指坐船行。,霏微:蒙蒙细雨。,梅雨:江南梅子黄熟时,常阴雨连绵,称梅雨或黄梅雨,大致是在农历芒种以后,已入夏令。
"莫道无人肯相送":不要说无人肯与我相互送别,
"庐山犹自过湖来":那庐山好像就亲自过湖来送我。
元代文学家
方回(1227~1307),元代文学家。字万里,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宋末景定进士,官至严州知州。入元后,曾任建德路总管。其诗近体学习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古体效法朱熹、陶渊明、白居易。注重钻研诗眼、句法,其诗意象生新、境界老成,同时蕴含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所作诗文,有《桐江集》《桐江续集》传世,尤以编《瀛奎律髓》一书名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游览诗。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体现了旅途中的寂寞之情以及诗人排遣寂寞的巧妙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喜爱与亲近之感,营造出一种旅途有“友”相伴的温馨氛围。
2. 分段赏析
“江行初见雪中梅”,开篇便勾勒出一幅独特的旅途图景。诗人乘舟江行,初次映入眼帘的是雪中绽放的梅花。“雪中梅”这一意象极具代表性,既点明了出发时冬末初春的时节——此时残雪未消,梅花已傲然绽放,尽显生机,又以梅的坚韧暗示了旅途的开端。寥寥数字,将行船所见的景物与时间巧妙融合,为全诗奠定了时空流转的基调。“梅雨霏微棹始回”,紧承首句,时间已然推移。“梅雨霏微”描绘出初夏时节细雨蒙蒙的景象,与首句的“雪中梅”形成鲜明对比,清晰地展现了从冬春之交到初夏的漫长时间跨度。“棹始回”则点明了诗人此时正掉转船头,踏上归程。两个典型的时令景物,如纽带般串联起这段漫长的旅途,体现了诗人构思的精巧。“莫道无人肯相送”,笔锋一转,由景入情,直抒胸臆。梅雨时节的归程,往往伴随着旅途的寂寞与愁绪,诗人在此处先以“莫道”起笔,似有不平与感慨,暗点出旅途中无人相送的孤寂之感,为下文的抒情蓄势,让情感的表达更显曲折动人。“庐山犹自过湖来”,此句堪称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将视线投向庐山,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庐山以人的情感与动作。明明是诗人在舟行中久久眺望庐山,却写庐山仿佛有情有义,主动“过湖来”为自己送行。这一想象新奇独特,既生动地表现出庐山在诗人视野中始终未远去的景象,又巧妙地排遣了旅途的寂寞,让孤寂的归程因这份“相伴”而增添了几分温馨,将诗人排遣寂寞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尽显诗歌的巧妙构思与艺术魅力。
# 诗的后两句想象大胆,出人意料。
王英志《历代名家绝句评点》
# 此诗语言清新、幽默,末尾巧用其笔,趣味横生。
李富伦《长江古诗精选》
上一篇:宋·张枢《庆宫春·斜日明霞》
下一篇:宋·王禹偁《芍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