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īng
gōng

朝代:宋作者:方惟深浏览量:3
chūn
jiāng
miǎo
miǎo
bào
qiáng
liú
yān
cǎo
rōng
rōng
piàn
chóu
chuī
jǐn
liǔ
huā
rén
jiàn
chūn
cuī
xià
chéng
tóu

译文

墙外,一江春水缓缓流淌,篱边,绿草茸茸惹人惆怅。柳花飞尽,主人还不归来,那黑布酒旗在黄昏中摇晃。

逐句剖析

"春江渺渺抱樯流":墙外,一江春水缓缓流淌,

# 樯:帆船上挂风帆的桅杆,引申为帆。,渺渺:指江面辽阔宽广。,春江:暮春时节的长江。

"烟草茸茸一片愁":篱边,绿草茸茸惹人惆怅。

# 茸茸:花草柔密,非常繁盛的样子。,烟草:笼罩在烟霭之中的草。

"吹尽柳花人不见":柳花飞尽,主人还不归来,

"春旗催日下城头":那黑布酒旗在黄昏中摇晃。

# 春旗:春日之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谒荆公不遇》是北宋诗人方惟深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围绕访友不遇展开,开篇诗人描绘归舟所见,春江围绕船桅流淌,岸上烟草茂密,以景衬情,营造出凄清寂寞氛围,奠定愁绪基调。后两句写柳花吹尽,却未见到拜访之人,带着怅惘返程,春旗似乎催促着落日西沉,进一步强化失落之感。此诗在于以景语写情语,含蓄委婉地表达情感。虽篇幅短小,却意境深远,展现了北宋文人细腻的情感世界与写景抒情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谒荆公不遇》由北宋方惟深创作。方惟深曾游学于王安石门下,对其满怀尊敬。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因新法推行受阻,二次辞去宰相之职,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此时,方惟深前往拜访,却未见到王安石,便写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羁旅怀人的七言绝句。描绘了春江抱樯流淌、烟草如愁的暮春之景,叙述诗人谒见荆公不遇的经历,营造出凄清寂寞又怅惘的氛围,表达出诗人对荆公的敬重与盼见未得的悠长愁情。

2. 写作手法

寓情于景:“春江渺渺抱樯流,烟草茸茸一片愁”,借春江浩渺环绕船樯流淌、岸边烟草如茵似愁绪蔓延之景,将谒见不遇的怅惘,融入暮春江上寂寥画面,让思念与失落随景自然浮现,情与景相互交融在一起。烘托:“吹尽柳花人不见,春旗催日下城头”,以景烘托出柳花飘尽的空寂、春旗映落日催促归程之象,侧面渲染盼见未得的落寞,用环境的凄清寂寥,强化诗人心中怅惘,让“不遇”的遗憾显得更加深沉。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春江渺渺抱樯流,烟草茸茸一片愁”。诗的开篇,“春江”一词点明了时间是在春季,春季的江水往往带着新生与蓬勃的气息。而“渺渺”二字,从视觉上细腻地描绘出了江面的辽阔无垠,那是一种水天相接、浩渺无边的景象,给人以开阔之感。船行于江中,“抱樯流”这一表达极为精妙,它形象地将江水环绕船帆流淌的动态画面呈现出来,仿佛江水是有情感的,温柔地拥抱着船桅。然而,在这春江浩荡、水光接天的宏大背景下,船只是如此渺小。这种大小对比,不仅在画面上形成强烈反差,更在情感上凸显出了孤寂之感。诗人此时访人不遇,这渺小的船只就如同他在这世间的孤独处境,而那无尽的江水,恰似他心中难以排遣的愁绪。表面上,诗人只是在写景,可实际上,他已将自己的心境悄无声息地融入其中,达到了景中寓情的高妙境界。次句转而描写岸上之景,“茸茸”这个叠词,生动地展现出了花草的柔密与茂盛。从后文提及的“柳花”可以判断,此时已至暮春,春草生长得极为繁盛。这些春草被笼罩在烟霭之中,呈现出一种迷迷茫茫的状态,仿佛被一层哀愁的薄纱所覆盖。春草的连绵不断,就如同诗人心中的哀愁没有尽头。诗人巧妙地把自己因访人不遇而产生的失望之情,注入到这春草烟霭的景物描写中,营造出了一种极为凄清寂寞的氛围,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他内心的那份失落与惆怅,真正实现了情景交融,使景语皆成情语。后两句“吹尽柳花人不见,春旗催日下城头”。诗人怀着访人不遇的怅恨之情准备离去,即便心里明白已不太可能见到王安石,但在临归之时,仍不由自主地频频回望。“柳花吹尽”这一景象,不仅暗示了诗人凝望的时间已经很久,也从侧面反映出他对能够见到王安石仍抱有一丝期待。纷纷扬扬、四处乱飞的柳花,如同诗人纷乱的心绪,让人感到心烦意乱,进一步增添了他内心的怅惘之感。“春旗催日”一句则极具表现力,诗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了城头飘扬的春旗以“催”的动作。在诗人的笔下,春旗在风中肆意飘扬,仿佛是在急切地催促着太阳快快落下。而此时,落日已经在城头所建的旗帜之下,意味着时间已经很晚,夜色即将降临。这也就表明,诗人已经没有可能再见到自己想要拜访的人了。这种时间上的紧迫感,与诗人内心的失望情绪相互交织,使得他心中的怅惘之情愈发浓烈,如同那无尽的春江之水,悠远、深沉且悠长不尽。这两句诗通过柳花、春旗、落日等一系列意象,生动而又深刻地抒发了诗人访人不遇的失望与惆怅之情,最后以景结情,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空间,让人仿佛能透过诗句,触摸到诗人彼时那失落而又无奈的心境。

4. 作品点评

《谒荆公不遇》全诗仅四句,在艺术表现上,诗人巧妙运用融情入景、以景写情之法,将春江、归帆、烟草、柳花、春旗、落日等意象有机串联,营造出苍茫迷离的氛围,生动烘托出访友不遇的怅惘心境,情景交融,浑然天成,颇具唐人诗歌的韵味与风致,在古典诗歌借景抒情的创作范式中展现出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诗“以景语作情语”,春江、桅帆、烟草、柳花、春旗、落日本为寻常春景,却因着“人不见”与“一片愁”而深得情致。

文物出版社副编审许海意《唐宋诗鉴赏全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陈允平《定风波·慵拂妆台懒画眉》

下一篇:宋·苏轼《寿星院寒碧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