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唐作者:陈玉兰浏览量:1
shù
biān
guān
qiè
zài
西
fēng
chuī
qiè
qiè
yōu
háng
shū
xìn
qiān
háng
lèi
hán
dào
jūn
biān
dào

译文

你守卫在边关,我却在吴地,凉飕飕的西风吹到我身上的时候,我正在为你而担忧。信中每一行字上都浸透了我的眼泪,当寒气来到你身边的时候,我寄出的寒衣不知收到没有。

逐句剖析

"夫戍边关妾在吴":你守卫在边关,我却在吴地,

# 吴:指江苏一带。

"西风吹妾妾忧夫":凉飕飕的西风吹到我身上的时候,我正在为你而担忧。

# 妾:旧时女子自称。

"一行书信千行泪":信中每一行字上都浸透了我的眼泪,

"寒到君边衣到无":当寒气来到你身边的时候,我寄出的寒衣不知收到没有。

# 到:收到。,君:这里指边关的丈夫。,寒:寒气。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寄夫》是唐代陈玉兰所作的七言绝句。诗以闺怨为主题,首句“夫戍边关妾在吴”点明夫妻分隔两地,丈夫戍边,妻子居吴;“西风吹妾妾忧夫”通过重复“妾”字,强化思念之情;“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则展现妻子写信时泪流满面,担忧寒衣能否及时送达丈夫手中的牵挂。全诗运用内心独白的手法,以简洁直白的语言,刻画寄衣前后的心理活动,将妻子对丈夫的关怀与思念自然流露。结构上,首句点题,后三句由此展开,转折自然。语言质朴,却生动细腻地展现出思妇形象,情感真挚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闺怨诗。诗歌表达了妻子对戍守边关丈夫深切的关怀与思念,以及独守空闺的哀怨和无奈,情感真挚,是思妇内心深情的自然流露。

2. 写作手法

对比:“夫戍边关——妾在吴”,以夫妻身处两地形成空间对比,凸显天涯相隔之远;“一行书信——千行泪”,用“一行”与“千行”的数量反差,极言纸短情长,将书信之简与相思之深对照,生动展现出妻子对丈夫的深厚眷恋与独守空闺的哀怨无奈。设问:“寒到君边衣到无”以虚拟问句,将寄衣后的牵挂转化为对“寒”与“衣”抵达时序的具象揣度,增强情感的绵长张力。

3. 分段赏析

首句“夫戍边关妾在吴”采用“当句对”结构,“戍边关”与“在吴”形成空间对照,简洁勾勒夫妻分隔的现实,凸显天涯相隔的距离感,为全诗怀远之情奠定基调。次句“西风吹妾妾忧夫”以“西风”点明时令,营造凄凉氛围,却未停留于自我感受,而是通过“妾忧夫”的心理直叙,以细微的情感跳跃,体现少妇对丈夫安危的优先关切,刻画出体贴入微的思妇形象。第三句“一行书信千行泪”以“一行”与“千行”的数量对照,展现书信承载的复杂心绪“一行书信”是现实的沟通载体,“千行泪”则暗含恩爱之深与离怨之重,语言凝练而情感层次丰富。末句“寒到君边衣到无”以虚拟问句收束,将对丈夫的关怀融入季节变换的担忧中,通过“寒”与“衣”的隐性关联,既呼应前句未明写的“寄衣”行为,又以悬而未决的牵挂,细腻呈现少妇心中的绵长操心。

4. 作品点评

该诗以第一人称叙事,借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展开。从思念远方戍边的丈夫,到秋风起时对其冷暖的担忧,再到含泪写信寄衣,以及寄衣后仍牵挂不已,一系列细腻的心理活动层层递进,将女子的深情与愁绪娓娓道来。通过对人物心理的直白刻画,真切诠释了闺中思妇的情感世界,在主题表达上颇为出彩。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钟云:此诗好处只“寒到君边”四字(末句下)。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凄恻之怀,盘于胸臆。二十八字。曲尽其苦,转读转难为情。

现代冰华生《雪涛小书》

# 周敬曰:两地相隔而忧怀莫传,至情至苦。末句巧。唐汝询曰:浅而近情,宜为世赏。周珽曰:凝腕脱手,触象敷衽,意融吻滑,妙绝妙绝。敖英曰:昔人有寄衣诗云:“寄到玉关应万里,征人犹在五关西。”与此诗俱婉娈沉着。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情到真处,不假雕琢,自成至文,且无一字可易,几于天籁矣。最好在第二句,绝似盛唐人语。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 不落纤佻。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二十八字,一气混成,情生文耶,文生情耶?

《评注精选五朝诗学津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贯休《陋巷》

下一篇:唐·无名氏《胡笳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