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横过一溪长":一座小桥横跨在悠长的溪流之上,
"因访梅花到上方":我因寻访梅花来到了山上的慈相寺。
"山到尽时逢怪石":山路行至尽头,遇见了嶙峋的怪石,
"楼于高处带斜阳":寺庙的楼阁矗立高处,笼罩在斜阳的余晖之中。
"殿经几劫壁多坏":寺庙的殿堂历经无数劫难,墙壁大多已经破损,
"碑刻前贤诗数章":碑刻上还留存着前贤题写的几首诗篇。
"三百年前钟尚在":三百年前的古钟如今依然还在,
"可怜阅遍几兴亡":可惜它已看遍了几个朝代的兴盛与衰亡。
1. 分段赏析
首联“小桥横过一溪长,因访梅花到上方”,开篇诗人描绘出一幅清幽的画面,一座小桥横跨在悠长的溪流之上,点明了环境的静谧。而诗人此行的目的是寻访梅花,进而来到了慈相寺所在的山上。这看似平常的叙述,实则为后文的感慨埋下伏笔,展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同时也暗示慈相寺地处清幽之所。颔联“山到尽时逢怪石,楼于高处带斜阳”,颔联笔锋一转,将视角投向山中景色。山路行至尽头,嶙峋怪石突兀出现,给人以新奇之感。而寺庙楼阁矗立高处,笼罩在斜阳余晖之下,“带”字生动地赋予楼阁一种被斜阳环绕的动态美。这两句一写怪石,一写楼阁,动静结合,既展现出自然景观的奇特,又描绘出人文建筑在夕阳下的雄浑,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萧瑟的氛围。颈联“殿经几劫壁多坏,碑刻前贤诗数章”,颈联转入对寺庙历史的描写。寺庙的殿堂历经无数劫难,墙壁破损不堪,这是岁月与历史动荡留下的痕迹,暗示了慈相寺饱经沧桑的过往。而碑刻上留存着前贤的数首诗篇,这些诗篇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让诗人能跨越时空与前人对话,感受寺庙曾经的文化底蕴。尾联“三百年前钟尚在,可怜阅遍几兴亡”,尾联将情感推向高潮。寺中的古钟已历经三百年岁月,它静静伫立,见证了无数朝代的兴衰更替。诗人借古钟这一意象,以小见大,将个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融入其中。古钟成为历史的见证者,诗人对朝代兴亡的喟叹,也让诗歌的主题得到升华,引发读者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
上一篇:宋·陆游《拄杖歌》
下一篇:宋·无名氏《惜奴娇·盛日凝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