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ào
yuàn

朝代:宋作者:叶茵浏览量:3
wèi
zhú
shì
zài
jiāng
guì
zhū
gōng
yǒu
qīng
xián
shì
shí
pán
jǐng
wǎng
chuān
chù
fāng
cǎo
kān
jiē
chǔ

译文

水边的菰和蒲草环绕着竹林中的居所,在江湖间自在惬意最是称心。那些达官贵人皆拥有荣华富贵,这样的清静闲适,世上却没有多少人能享有。四季流转如《盘谷序》中安闲景致,每一处景色都似王维《辋川图》般雅致。这世间何处没有芬芳的香草呢,实在令人叹息那位投江的楚国大夫。

逐句剖析

"菰蒲卫竹居":水边的菰和蒲草环绕着竹林中的居所,

"适意在江湖":在江湖间自在惬意最是称心。

"富贵诸公有":那些达官贵人皆拥有荣华富贵,

"清闲举世无":这样的清静闲适,世上却没有多少人能享有。

"四时盘谷序":四季流转如《盘谷序》中安闲景致,

"一景辋川图":每一处景色都似王维《辋川图》般雅致。

"何处无芳草":这世间何处没有芬芳的香草呢,

"堪嗟楚大夫":实在令人叹息那位投江的楚国大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道院》是南宋诗人叶茵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描绘了道院的清幽环境与闲适生活,首联以菰蒲环绕、竹影相伴的场景,点明江湖隐居的自在。颔联通过对比,突出隐逸生活的独特,他人追逐富贵,自己却拥有世间难寻的清净。颈联化用典故,“盘谷序”写四季山居之乐,“辋川图”喻山水画卷之美,展现道院周边四季皆景的雅致。尾联借用“天涯芳草”的意象与“楚大夫”的典故,暗含对世俗追名者的感慨:美好所在处处皆有,何必困于功名?全诗语言自然流畅,通过环境描写、对比与用典,传递出对闲适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淡泊世俗的坚守。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菰蒲卫竹居,适意在江湖”,开篇点明道院的方位与环境。“菰蒲”是生长在水边的植物,“竹居”指被竹林环绕的居所,二者共同勾勒出清幽的自然场景;“适意”二字直接点出居住于此的惬意,“江湖”则暗含远离世俗纷扰的意味,初步传递出对闲适生活的满足。颔联“富贵诸公有,清闲举世无”以对比手法突出道院的独特。“诸公”指追逐富贵的世俗之人,他们拥有财富权势,却难有“清闲”,这种清净无拘的状态,恰恰是世人难以企及的。两句通过“有”与“无”的对照,强化了对隐逸生活的珍视。颈联“四时盘谷序,一景辋川图”用典深化意境。“盘谷序”指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文中描绘了盘谷的幽居之乐;“辋川图”则化用王维《辋川集》的诗意,王维的山水诗画素以隐逸闲适著称。诗人以“四时”“一景”概括道院景色,意为无论四季如何变换,这里的每一处风景都如古贤笔下的隐逸画卷般美好,进一步烘托出道院的雅致与超脱。尾联“何处无芳草,堪嗟楚大夫”由景及情,借典抒怀。“芳草”化用屈原《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原指香草,此处喻指高洁的贤士;“楚大夫”即屈原,他因坚守理想而不被理解、最终投江。诗人感慨“何处无芳草”,看似说芳草处处可见,实则暗含对贤士难遇明主的叹息,正如屈原空有才华却不被重用,道院的清净虽好,却也隐含着对世俗不识贤才的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绍嵩《口占》

下一篇:宋·邵雍《自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