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幡彩胜堆金缕":立春的宝幡与彩胜装饰堆叠着金丝缕,繁华如绣,
# 宝幡彩胜:用有色岁绢或纸,剪成的双燕、小幡、人形、花朵等头饰。镂金错彩的称“金缕”。
"双燕钗头舞":钗头的双燕发饰随风轻颤,似在翩然起舞。
# 钗头:钗的首端。
"人间要识春来处":人间若想知道春天从何而来,
"天际雁":望天际鸿雁南飞,
"江边树":看江畔枯枝抽芽。
"故国莺花又谁主":故国的莺啼花落,如今还有谁来守护。
# 莺花:莺啼花开。
"念憔悴":回想自己面色憔悴形容枯槁,
"几年羁旅":羁旅漂泊已历数年。
# 羁旅:寄居异乡。
"把洒祝东风":举杯祝愿着强劲的东风,
# 把洒:手执酒杯,谓饮酒。
"吹取人归去":请把我吹送回江南故土。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写故国之思的词。通过对故国立春日人们种种表现和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真诚的家国之念。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这首词使用的以乐衬悲的映衬手法,使其感慨虽深、愿望虽切,但整体却清疏淡雅,迁徐从容;词中通过对南方故国立春日人们种种表现和自然景物的记忆,表达了词人的家国之念。
3. 分段赏析
开篇“宝幡彩胜堆金缕”以立春习俗中的幡胜装饰起笔,金缕、彩胜的繁复意象暗含对新春的礼赞,却以“堆”字暴露人工矫饰的刻意——繁华愈盛,愈显内心荒芜。此处的“宝幡”与后文“双燕钗头舞”形成张力:前者是静态的仪式符号,后者是动态的生命欢愉,暗示词人游离于世俗狂欢之外的疏离感。词中“人间要识春来处”表面追问春的起源,实则暗讽南宋偏安者对“春”的认知错位——都城临安的纸醉金迷,与北国故土的莺花凋零形成尖锐对照。词人以“要识”二字戳破虚假繁荣,揭示“春”在政治地理中的分裂本质。而“天际雁,江边树”以南北空间的对角线,既是地理位移的实写(北国羁旅者眼中的春讯),亦暗藏“鸿雁传书”的典故意象——书信难通的焦虑,使春色沦为乡愁的催化剂。“江边树”的“树”与“故国莺花”的“花”形成植物意象链,却以“又谁主”的诘问解构其生机:无人欣赏的春光,终成无主荒园的隐喻。“念憔悴,几年羁旅”直指肉身损耗与精神困顿的永恒刻度,羁旅之苦非独时序漫长,更因“春”的符号意义被剥夺:北地无春,南国春非我春,双重否定中诞生身份认同的危机。末句“把酒祝东风,吹取人归去”将东风拟人化为命运操盘手,酒盏中的祈愿实为对自然规律的暴力干预诉求。东风本应送暖,此却成“吹人归去”的劫数——归乡愿望愈炽烈,愈暴露现实归途的绝望。
上一篇:宋·无名氏《惜奴娇·骋轮纵勒》
下一篇:宋·杨万里《晚望二首(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