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ān
yīn
shì
zàn

朝代:宋作者:释绍昙浏览量:2
xià
qīng
lián
huā
bàn
yán
wēi
zuò
shǒu
lún
zhū
mén
zhēn
jìng
nán
miáo
miǎo
gāng
bèi
rén
chuán
huà

译文

脚下青莲花半开,倚靠岩石端正静坐,手中转动佛珠。普门真实的境界难以描绘,刚刚被人画成图画。

逐句剖析

"足下青莲花半敷":脚下青莲花半开,

"倚岩危坐手轮珠":倚靠岩石端正静坐,手中转动佛珠。

"普门真境难描邈":普门真实的境界难以描绘,

"刚被人传入画图":刚刚被人画成图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观音大士赞》是宋代诗僧释绍昙创作的赞佛绝句。此诗前两句以白描手法勾勒观音法相:首句“足下青莲花半敷”以青莲意象象征清净无染,次句“倚岩危坐手轮珠”通过端坐岩畔、手持念珠的细节,展现菩萨庄严法相。后两句转入哲理思辨:“普门真境难描邈”强调观音慈悲境界超越艺术表现范畴,“刚被人传入画图”则暗含对宗教图像化局限的微妙反思。全诗以简练笔触融合宗教仪轨与艺术创作的双重维度,既呈现观音信仰的肃穆特质,又通过“难描邈”与“入画图”的辩证关系,揭示出神圣境界与世俗表现之间的张力。诗歌语言凝练含蓄,以禅意入诗,在宗教赞颂中透露出对艺术本质的哲学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足下青莲花半敷”一句以空间方位展开观音法相描绘。“足下”二字凸显菩萨居高临下的庄严法相,与佛教中“步步生莲”的典故呼应。“青莲花”既是佛教圣洁的象征,“半敷”的开放状态既符合莲花的自然形态,又暗含未完全示现的含蓄意境,与后文“难描邈”形成互文,暗示神圣本体的不可穷尽。“倚岩危坐手轮珠”聚焦动态细节刻画。“倚岩”展现菩萨安住山岩的稳固之态,岩层肌理暗合《华严经》“菩萨坐道场,如岩石不动”的修行境界。“危坐”既写身体姿态的端严,又以“危”字反衬心境的超然。“手轮珠”的念珠意象具有双重隐喻:既实指禅修的计数工具,又以圆珠循环暗喻法性周遍,与“普门”的普度主题形成视觉化表达。“普门真境难描邈”实现诗意转进。前句“普门”直引《妙法莲华经・普门品》,将具体法相升华为普遍救度众生的法界境界。“真境”对应前两句的视觉具象,却以“难描邈”否定艺术再现的可能性,此处“描邈”的否定,恰与佛教“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教义形成互文,完成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升华。“刚被人传入画图”收束全篇哲思。“刚”字强化转折力度,凸显神圣与世俗的矛盾张力:本应超越图像的真如境界,却不得不借绘画载体传播。此处“传”字双关,既指艺术传播行为,又暗含教义流布的宗教功能。结句在承认艺术局限性的同时,又以反向肯定揭示佛教艺术的独特价值——虽不能尽述真如,却是度化众生的必要方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吴子良《葵花》

下一篇:宋·翁卷《山中采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