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杖柴门外":扶着拐杖站在柴门外,
"蝉声晚正清":傍晚的蝉鸣声正清亮。
"水涵初月白":水面倒映着初升月亮的洁白,
"山对落霞明":山峦与绚烂的落霞相映鲜明。
"心迹真无事":我的心境与踪迹真是无牵无挂,
"行藏付此生":人生的出处去留就交付于这一生。
"邻翁过相语":邻家老翁路过时相互交谈,
"有喜近西城":说近西城那边有值得高兴的事情。
1. 分段赏析
首联“倚杖柴门外,蝉声晚正清”两句是诗人傍晚倚杖于柴门之外的场景描写。“倚杖”生动地勾勒出诗人悠闲自在、闲适从容的姿态,而“柴门”这一乡村常见意象,点明了诗歌的乡村场景。“蝉声晚正清”,以夏日傍晚清脆的蝉鸣之声,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氛围,以声衬静,奠定了全诗恬淡闲适的基调。颔联“水涵初月白,山对落霞明”两句描绘了山水相映的傍晚景致。“水涵”形象地写出了水面包容倒映初月的画面,“白”字突出了初月在水中倒影的皎洁纯净。“山对落霞明”,“对”字使山峦与落霞的相对之景跃然纸上,“明”字则凸显出落霞映照下群山的明艳绚丽。这两句对仗工整,通过对山水、日月、雾霞等景物的细腻刻画,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意境优美的山水画卷。颈联“心迹真无事,行藏付此生”两句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与人生态度的表达。“心迹真无事”直白地表明诗人内心纯净、毫无繁杂琐事烦扰,心境澄明宁静。“行藏付此生”,“行藏”指出仕与退隐,诗人将自己的人生选择、未来道路交付给自然与本心,体现出其顺应自然、随遇而安、超然物外的豁达人生态度。尾联“邻翁过相语,有喜近西城”两句描绘了乡村邻里间的生活场景。“邻翁过相语”,生动展现出乡村邻里之间亲密和谐、随意交流的淳朴民风。“有喜近西城”虽未明言所喜之事,但这一信息的传递,为诗歌增添了生活气息与神秘色彩,进一步凸显出乡村生活充满人情味与生活趣味的特点,使整首诗更具生活实感。
上一篇:宋·释大观《偈颂五十一首其一》
下一篇:宋·张载《古乐府·度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