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ān
yīn
shì
zàn

朝代:宋作者:释普济浏览量:3
kōng
lái
zàng
yuán
jìng
shuǐ
luò
shí
chū
yuè
míng
yún
jìng
zhān
zhī
yǎng
zhī
qún
yìng

译文

如来藏的本质是空性,安立起如大圆镜般的智慧。水退去后石头显露,月光皎洁云彩消散。我们瞻仰仰望,她能普遍地应和众生的种种机缘,救度一切苦难。

逐句剖析

"空如来藏":如来藏的本质是空性,

"立大圆镜":安立起如大圆镜般的智慧。

"水落石出":水退去后石头显露,

"月明云净":月光皎洁云彩消散。

"瞻之仰之":我们瞻仰仰望,

"群机普应":她能普遍地应和众生的种种机缘,救度一切苦难。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观音大士赞》是宋代高僧释普济创作的佛教赞颂诗作。此诗以简练笔触勾勒观音菩萨的法身境界与慈悲愿力,展现了禅宗“即相即性”的悟道观。前二句“空如来藏,立大圆镜”直指佛性本空之理,以如来藏的究竟清净与大圆镜的映照万象,喻示观音证入不二法门的智慧。后二句“水落石出,月明云净”通过自然意象的澄明之境,暗喻烦恼消歇后的真如本性显露;“瞻之仰之,群机普应”则彰显观世音闻声救苦、随缘应化的慈悲特质。全诗融合教理与意象,以空灵笔法传递实相境界,在颂偈体式中呈现出禅宗“明心见性”的修行旨趣,兼具义理深度与文学美感,是宋代佛教文学中融哲思于意象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空如来藏,立大圆镜”两句总括观音法身境界。“空如来藏”源自《大乘起信论》,指众生本具的清净佛性,以“空”破执,暗合禅宗“缘起性空”之理。如来藏虽具万法,却不滞于相,如镜体本空;“立大圆镜”化用密教“大圆镜智”喻佛智,既显观音证入法身不二的实相智慧,又暗含“明镜亦非台”的禅机——镜性本空,却能映现万物,呼应后文“群机普应”的慈悲应缘之能。“水落石出,月明云净”以自然意象喻真如本性。“水落”喻烦恼止息,“石出”显真心朗照,与禅宗“本来无一物”的顿悟境界相通;“月明云净”则双关:既写夜月破云的澄明景象,又以“云”喻妄念、“月”喻佛性,暗示烦恼消歇后本性的自然显现。此联化俗为雅,将禅理寓于具象,契合宋代禅诗“不立文字”的显道特色。“瞻之仰之,群机普应”收束全篇,点明观音特质。“瞻仰”二字既显凡夫对圣者的虔敬,亦暗含“即心即佛”的禅观——心外无相,本无需仰视;而“群机普应”直指观音“千处祈求千处应”的慈悲愿力,呼应前文“大圆镜”之映万象,揭示禅者“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修行真谛:以空性为体,方能广度群迷而不滞于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方岳《出居十六咏·桃李蹊》

下一篇:宋·贾蓬莱《咏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