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ān
yīn
shì
zàn

朝代:宋作者:释智遇浏览量:3
bǎo
píng
cuì
liǔ
cháng
suí
shǒu
yòu
xiàng
qīng
lián
shàng
xíng
zhuó
shì
zhōng
gòu
rǎn
yǎn
shì
zhòng
shēng

译文

宝瓶和翠柳常随观音手边,又行于青莲叶片之上。在五浊恶世中也无垢染,无需以慈眼特意看众生。

逐句剖析

"宝瓶翠柳常随手":宝瓶和翠柳常随观音手边,

"又向青莲叶上行":又行于青莲叶片之上。

"五浊世中无垢染":在五浊恶世中也无垢染,

"不须慈眼视众生":无需以慈眼特意看众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观音大士赞》是南宋释智愚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绘观音大士常伴宝瓶翠柳,行于青莲叶上,在五浊恶世仍无垢染,无需以慈眼特意观照众生,尽显观音清净、慈悲与超凡。前两句以物象展现观音形象,后两句突出其品性,语言简洁,借物寓理,对观音的赞颂凝练深刻,是咏颂神话人物观音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宝瓶翠柳常随手”,“宝瓶”“翠柳”为观音典型象征物,勾勒出观音手持宝瓶、翠柳的经典形象,从物象入手,简洁呈现观音标识,让读者快速关联起观音形象。次句“又向青莲叶上行”,“青莲”象征清净,写观音行于青莲叶上,进一步营造出超凡、清净的意境,延续首句物象,丰富观音所处环境,凸显其神圣与超凡脱俗。第三句句“五浊世中无垢染”,“五浊世”指尘世的污浊,“无垢染”突出观音在污浊环境中保持清净、不受污染的品性,从环境对比中,彰显观音的圣洁,深化对其品质的赞颂。尾句“不须慈眼视众生”,意思是观音无需特意以慈眼观照众生,因众生已能感知其慈悲与清净,从侧面强调观音慈悲的自然流露与深入人心,收束全诗,升华对观音的赞颂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学箕《晚望》

下一篇:宋·曹勋《泽畔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