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ǎn
tíng
fāng
·
·
luò
jīng

朝代:宋作者:邵缉浏览量:3
luò
jīng
qīng
shuāng
jiàn
sài
jiǎo
shēng
huàn
yán
gēng
lùn
bīng
kāng
kǎi
chǐ
齿
jiá
dài
fēng
shēng
zuò
yōng
xiū
shí
wàn
xián
méi
yǒng
yún
shuò
jiāo
héng
xiào
tán
qǐng
xiōng
shòu
shǒu
qiān
jìng
chán
qiāng
jīng
xiāng
rén
àn
quàn
jiǔ
cuī
gēng
zhī
ráo
wēi
míng
hǎo
shì
qīng
qiú
huǎn
dài
yíng
zhèn
jué
héng
xíng
gōng
shuí
fēng
shén
wǎn
zhuǎn
lín
huà
dān
qīng

译文

落日时分军旗摇曳,刀剑闪着清霜般的寒气,塞角声唤着督夜鼓。岳将军论兵慷慨激昂,伶俐的口才带起风来。坐拥十万将士,士兵敢勇、长矛交错。谈笑之间,金人投降,千里之内战乱平息,不再有战争的威胁。在荆襄地区,百姓安居乐业,提壶鸟劝人饮酒,布谷鸟劝人耕地。采芝打柴的人,为岳军歌舞颂威名。正是轻暖的皮裘衣带颇具风度,驱驰营阵,在大漠奔行。功名谁来纪,风采神情随意变,麟阁之中画上丹青。

逐句剖析

"落日旌旗":落日时分军旗摇曳,

"清霜剑戟":刀剑闪着清霜般的寒气,

# 剑戟:古代刀剑,钩戟之类的武器。

"塞角声唤严更":塞角声唤着督夜鼓。

# 严更:督行夜之鼓。,塞角:边塞的号角风。

"论兵慷慨":岳将军论兵慷慨激昂,

"齿颊带风生":伶俐的口才带起风来。

# 齿颊带风生:喻谈锋犀利,见解过人。此句化用苏轼《浣溪沙》“论兵齿颊带风霜”句。

"坐拥貔貅十万":坐拥十万将士,

# 貔貅:古籍所载的猛兽名,用以喻勇猛的军士。

"衔枚勇、":士兵敢勇、

# 衔枚:此指士兵。枚:形如著,两端有带,可系颈上。古代行军时,常令士兵街于口,以防喧哗。

"云槊交横":长矛交错。

# 云槊:长矛,古代的一种兵器。

"笑谈顷":谈笑之间,

# 笑谈顷:谈笑之间。

"匈奴授首":金人投降,

# 授首:被杀,或指投降。,匈奴:代指金军兵将。

"千里静欃枪":千里之内战乱平息,不再有战争的威胁。

# 欃枪:彗星的别称。古人以这种星为妖星,出现即有兵乱。

"荆襄":在荆襄地区,

# 荆襄:今湖北一带,当时岳飞统兵活动于此。

"人按堵":百姓安居乐业,

# 按堵:同“安诸”,指安居、安定。

"提壶劝酒":提壶鸟劝人饮酒,

# 提壶:鸟名,即提壶芦,身有麻斑,如鹤而小,嘴弯,声清重,初稍缓,已乃大激烈。欧阳修《啼鸟》诗:“独有花上提壶芦,劝我沽酒花前醉。”

"布谷催耕":布谷鸟劝人耕地。

# 布谷:鸟名,于播种时鸣叫,故名。

"芝夫荛子":采芝打柴的人,

# 芝夫荛子:采芝、打柴的人。芜柴草。

"歌舞威名":为岳军歌舞颂威名。

"好是轻裘缓带":正是轻暖的皮裘衣带颇具风度,

# 轻裘缓带:轻暖的皮裘,宽松的衣带,形容风度之幽闲从容。

"驱营阵、":驱驰营阵,

"绝漠横行":在大漠奔行。

# 横行:纵横驰骋。唐杜甫《房兵曹胡马》:“晓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绝漠:越过沙漠。

"功谁纪":功名谁来纪,

"风神宛转":风采神情随意变,

"麟阁画丹青":麟阁之中画上丹青。

# 麟阁:阁名,汉宣帝曾画功臣像于此。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满庭芳·落日旌旗》是北宋邵缉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描绘了一位将领在边塞的英勇形象和卓越功绩。上阕着重刻画将领的军事才能和战斗胜利,营造出紧张的边塞氛围;下阕则展现了将领为百姓带来的和平生活,荆襄地区百姓安居乐业,载歌载舞歌颂将领威名。最后称赞将领风度翩翩,其功绩应被铭记,画像可入麒麟阁。全词气势磅礴,既展现了边塞战争的豪迈,又体现了将领的儒雅风度和卓越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凭借赫赫战功,获授镇宁、崇信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并进封武昌郡开国侯,驻军于今武昌。据陈霆《渚山堂词话》记载,当时岳飞驻师鄂州,纪律严整,秋毫无犯,军民皆安,古之名将亦难企及。邵公序(缉)游历江湘,途经岳飞管辖之地,有感而发,作《满庭芳》相赠,便是此阕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边塞词。此词通过落日旌旗、清霜剑戟、塞角声唤严更等描写,营造出浓厚的边塞军事氛围,展现出战争的紧张与严肃,表达了词人了对将领的赞美之情。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落日旌旗,清霜剑戟”是静景描绘,落日余晖里军旗静静伫立,清霜覆盖下的剑戟寒光闪烁,营造出一种肃穆、紧张的氛围。“坐拥貔貅十万,衔枚勇、云槊交横。笑谈顷,匈奴授首,千里静欃枪”为动景,十万雄兵衔枚疾进,云槊在空中交错纵横,战斗激烈;而将领谈笑间匈奴授首,让千里边境瞬间安静,动静结合,既展现了战斗前的紧张压抑,又突出了战斗的激烈以及将领指挥若定带来的和平。多感官描写:“落日旌旗,清霜剑戟”从视觉角度,让读者看到边塞独特的景象,军旗在落日下、剑戟覆清霜的画面,直观感受到环境的肃杀。“塞角声唤严更”从听觉角度,边塞号角声呼唤着宵禁更鼓,渲染出紧张的氛围,使读者如临其境,体会到边塞生活的严肃和军事行动的紧迫。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荆襄,人按堵,提壶劝酒,布谷催耕。芝夫荛子,歌舞威名”描绘荆襄地区百姓安居乐业,提壶劝酒、布谷催耕的欢乐祥和之景,是乐景。而边塞将领征战沙场,虽建立赫赫战功,但长期处于紧张危险的战争环境中。以荆襄的乐景反衬边塞将领征战生活的艰辛与孤独,更凸显出将领为国家和百姓付出的伟大。

3. 分段赏析

上阕开篇“落日旌旗,清霜剑戟,塞角声唤严更”运用动静结合与感官描写。从视觉角度看,“落日旌旗”描绘出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军旗随风飘扬的壮丽场景,那鲜艳的旗帜在夕阳的烘托下,色彩浓烈而夺目,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氛围;“清霜剑戟”则展现出剑戟上凝结着清霜的景象,清冷而肃杀,给人一种寒光凛冽之感。这是静态的画面,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凸显出边塞军营的庄严与肃穆。而“塞角声唤严更”则是听觉上的动态描写,边塞的号角声划破寂静的夜空,呼唤着宵禁的更鼓,声音在空旷的边塞中回荡,增添了紧张和肃杀的气氛。这一静一动相结合,既描绘出边塞黄昏时分军营的壮丽景象,又渲染出一种紧张压抑的氛围,为下文将领的出场和战斗场景做铺垫。“论兵慷慨,齿颊带风生”从听觉角度进行感官描写。当将领谈论军事时,言辞慷慨激昂,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力量,从齿颊间迸发而出,仿佛有风声相伴。这一描写生动地展现出将领在谈论军事时的激昂情绪和自信满满,凸显了将领的军事智慧和豪迈性格,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将领那慷慨陈词的魅力和风采。“坐拥貔貅十万,衔枚勇、云槊交横”是动态描写。将领坐拥着十万雄兵,这些士兵们口中衔枚,保持着高度的纪律性,奋勇向前。“云槊交横”则生动地描绘出士兵们手中的长矛在空中交错纵横的激烈战斗场面,展现出战争的宏大与残酷,同时也突出了将领指挥若定的能力,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笑谈顷,匈奴授首,千里静欃枪”先以“笑谈顷”展现出将领的从容自信,在轻松的谈笑之间,就如同指挥一场轻松的游戏一般,使匈奴首领授首,让千里边境平定,战乱平息。这一描写进一步突出将领的军事才能和英勇无畏,他以卓越的军事智慧和指挥能力,在谈笑间化解了危机,带来了和平与安宁。下阕“荆襄,人按堵,提壶劝酒,布谷催耕。芝夫荛子,歌舞威名”描绘荆襄地区百姓安居乐业的和平景象。这是乐景描写,“人按堵”说明百姓生活安定,没有战乱的侵扰;“提壶劝酒,布谷催耕”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展现出百姓安居乐业、积极从事生产的状态。提着酒壶相互劝酒,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友好;布谷鸟的叫声催促着人们春耕,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希望的到来。“芝夫荛子,歌舞威名”则从百姓的角度进一步歌颂将领,普通的百姓,如采药的芝夫、砍柴的荛子,他们载歌载舞,歌颂将领的威名,生动地表现出百姓对将领的感激和敬仰之情,侧面烘托出将领的功绩和影响力。边塞将领征战沙场,虽战功赫赫却长期处于紧张危险中。这里以荆襄地区的乐景反衬边塞将领的哀情,形成鲜明的对比。边塞将领为了国家和百姓,在边疆浴血奋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危险,而荆襄地区的百姓却在和平的环境中享受着生活。这种反衬手法,更凸显出将领为国家和百姓付出却未得应有的重视与安宁,更凸显出将领的伟大以及作者对其敬佩与惋惜。“轻裘缓带,驱营阵、绝漠横行”将将领的儒雅风度与英勇无畏结合。“轻裘缓带”展现出将领的风度翩翩、儒雅从容,仿佛不是置身于残酷的战场,而是在悠闲地漫步;而“驱营阵、绝漠横行”则突出了将领在沙漠中指挥军队、纵横驰骋的英勇形象,他能够在绝漠之中自由穿梭,指挥若定,将儒雅与勇猛完美结合,使将领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功谁纪,风神宛转,麟阁画丹青”表达对将领功绩的肯定与记载期望。“功谁纪”直接提出问题,强调将领的功绩值得被铭记,作者对将领的功绩给予了高度的肯定;“风神宛转”描绘出将领的风度,展现出他的儒雅与从容;“麟阁画丹青”则象征着将领的不朽功勋,期望将领的画像能被画在麒麟阁中,流芳百世。但结合历史背景,岳飞这样的名将最终却以“莫须有”的罪名屈死在了风波亭,作者虽未明说,却流露出对将领不被重用的悲愤之情,使情感表达更加深沉,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将领命运的惋惜和对不公平现实的批判。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词句句缘实,非寻常谀词也。

宋南宋学者黄元振《鄂王遗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师范《观音大士赞》

下一篇:宋·王赞《石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