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宋作者:陈藻浏览量:3
xiāo
xiǎo
niáng
shēng
fāng
shǐ
shí
sān
nián
jīn
shí
líng
dān
shēng
fēn
jìng
yǎo
rán

译文

母亲萧小八娘离我而去时,我才刚刚十三岁。如今我已是七十五岁,生存和死亡的道路分隔开了,最终渺茫不见踪影了。

逐句剖析

"萧小八娘弃我去":母亲萧小八娘离我而去时,

"我生方始十三年":我才刚刚十三岁。

"如今七十零单五":如今我已是七十五岁,

"生死途分竟杳然":生存和死亡的道路分隔开了,最终渺茫不见踪影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忆母》是宋代诗人陈藻创作的七言绝句。诗中倾注了诗人对母亲萧小八娘的深切怀念:自母亲离世时诗人年仅十三岁,至如今已七十五岁,六十余载生死相隔,相见杳然无期。全诗以“萧小八娘弃我去”起笔,直白如诉,瞬间将人拉入丧母之痛的情境中;继而以“我生方始十三年”与“如今七十零单五”形成强烈今昔对照,尽显六十余年思念的绵长与深沉。作品以生死相隔的怅惘为底色,字字句句皆是对母亲萧小八娘的刻骨追忆,于平实中见深情,读来令人动容。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忆母》为陈藻所作。诗中“七十零单五”的明确年龄记述,清晰指向其创作于诗人七十五岁之时。从十三岁丧母到此时的六十余载光阴,构成了贯穿全诗的时间轴线,既标记着生死相隔的漫长岁月,也丈量着思念沉淀的深沉厚度。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怀亲诗。通过回忆母亲萧小八娘离世时自己年仅十三岁的场景,对比如今七十五岁的年龄,以六十余年生死相隔、相见渺茫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沉而绵长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生死相隔的无奈与怅惘。

2. 写作手法

对比:“我生方始十三年”与“如今七十零单五”形成鲜明数字对比,六十二年,直观展现丧母时的年幼与如今的年迈,强化了对母亲跨越漫长岁月的深切思念。白描:“萧小八娘弃我去”“生死途分竟杳然”,未用华丽辞藻或复杂修饰,以直白的叙述勾勒出丧母、岁月流逝、生死相隔的情景,尽显真挚情感。首尾呼应:首句“萧小八娘弃我去”点出母亲离世,末句“生死途分竟杳然”以“生死殊途”收束,首尾呼应,突出生死两隔的永恒怅惘,使情感表达更显完整而深沉。直抒胸臆:全诗未用典故,直接抒发悼亡之情。从回忆丧母之事到感慨如今的境况,情感自然流露,不加掩饰,直白传递出对母亲的怀念及对生死相隔的怅然。

3. 分段赏析

“萧小八娘弃我去,我生方始十三年”:开篇以直白的语言点明核心事件,母亲“萧小八娘”离“我”而去时,“我”才十三岁。“弃我去”三字不加修饰,直接道出丧母的痛切,毫无遮掩的表述中,可见年少失恃的猝然与无助。“方始十三年”以精确数字标注年龄,既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节点,也为后文埋下伏笔,用极简的白描手法,奠定全诗质朴而沉痛的基调。“如今七十零单五,生死途分竟杳然”:诗句跳转至“如今”,以“七十零单五”这一具体数字,与首句的“十三年”形成鲜明对比。漫长岁月里,诗人对母亲的思念未曾消减,反而因时光流逝更显深沉;“生死途分竟杳然”:则将情感推向极致,生死相隔的道路早已分明,母亲的身影却愈发渺茫难寻。“竟杳然”三字带着怅然与无奈,直抒胸臆,道尽阴阳两隔的永恒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玿《颂古三十一首其一》

下一篇:宋·方凤《北山道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