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bǎi
sān
shí
liù
shǒu
shí
sān

朝代:宋作者:释惟一浏览量:3
jīn
shì
míng
shì
nián
nián
bǎi
qiān
wàn
亿
nián
qióng
jìng
zhǐ
shì
yuè
luò
shuāng
mǎn
tiān
fēn
fēn
huáng
zhèn
piāo
tíng
shàn
nán
xìng
shì

译文

今天是这样的情形,明天也是这样的情形。一天接着一天过去,一年又一年地流转。哪怕经过百千万亿年这么漫长的时间,说到底终究也还是这样的状态。月亮西沉落下,乌鸦啼叫,寒霜弥漫布满整个天空,一片片黄色的树叶杂乱地飘落在庭院的周围。善良的男子,觉醒吧,宇宙万物的本质、佛法的真性就是这样的啊。

逐句剖析

"今日如是":今天是这样的情形,

"明日如是":明天也是这样的情形。

"一日复一日":一天接着一天过去,

"一年复一年":一年又一年地流转。

"百千万亿年":哪怕经过百千万亿年这么漫长的时间,

"穷竟只如是":说到底终究也还是这样的状态。

"月落乌啼霜满天":月亮西沉落下,乌鸦啼叫,寒霜弥漫布满整个天空,

"纷纷黄圳飘庭际":一片片黄色的树叶杂乱地飘落在庭院的周围。

"善男子起":善良的男子,觉醒吧,

"法性如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佛法的真性就是这样的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五十三)》是宋代僧人释惟一创作的偈颂作品。此诗开篇以“今日如是,明日如是。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百千万亿年,穷竟只如是”反复铺陈,展现时间循环往复的永恒状态;继而以“月落乌啼霜满天,纷纷黄圳飘庭际”描绘秋季特定景象,营造出清寂氛围;最终以“善男子起,法性如是”点明主旨,借自然现象与时间流转,阐释佛教中法性常住、万法归一的哲理。全诗语言质朴,以禅意入诗,将对时间、自然的观察与佛教教义相融合,在平淡叙述中传递深邃佛理,体现出独特的宗教文学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今日如是,明日如是。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百千万亿年,究竟只如是”:这几句以重复的手法,强调时间的循环往复。“今日”“明日”“一日”“一年”直至“百千万亿年”,时间不断流逝,但本质上似乎没有变化,始终“如是”。这体现了佛教对时间的一种看法,即时间是虚幻的、无常的,无论经过多长时间,事物的本质或许并未改变,蕴含着对生命短暂和宇宙永恒的思考。“月落乌啼霜满天,纷纷黄叶飘庭际”:此句描绘了一幅秋季的景象,“月落乌啼”营造出一种清幽、寂静的氛围,“霜满天”点明了季节和天气的寒冷,“纷纷黄叶飘庭际”则通过落叶纷飞的画面,进一步强化了秋意的浓厚和时光的流逝之感。同时,这也象征着世间万物的变化和无常,如同树叶的飘落,生命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消逝。“善男子起,法性如是”:最后两句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和升华,“善男子”是对修行者的称呼,“起”字有唤醒、觉悟之意。诗人告诉修行者,要从对时间和自然景象的观察中领悟到法性的存在,即一切事物的本质都是如此,是一种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永恒状态。这是佛教教义的核心体现,旨在引导人们超越对世俗事物的执着,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是虚幻的,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绍昙《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一》

下一篇:宋·艾性夫《晞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