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shí
liù
shǒu
shí
èr

朝代:宋作者:释师观浏览量:4
kāi
chí
dài
yuè
chí
chéng
yuè
lái
hán
shān
féng
shí
zhǎng
xiào
hāi
hāi

译文

挖池塘不用等待月亮,池塘建成月亮自然就会来。寒山遇到拾得,拍着手大笑不止。

逐句剖析

"开池不待月":挖池塘不用等待月亮,

"池成月自来":池塘建成月亮自然就会来。

"寒山逢拾得":寒山遇到拾得,

"拊掌笑咍咍":拍着手大笑不止。

# 拊掌笑咍咍:入佑慈禅院,指三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偈颂七十六首(其四十二)》是南宋释师观创作的一首佛教偈颂。诗歌前两句“开池不待月,池成月自来”以日常场景作比,开池的人并未刻意等待月亮,待池子建成后,月亮自然映入池中,暗含“无需强求,自然契合”的哲理。后两句“寒山逢拾得,拊掌笑咍咍”化用禅宗经典人物寒山与拾得的相遇典故,通过“拊掌笑咍咍”这一生动细节,传递出超脱世俗、自在随缘的禅意。全诗语言质朴直白,无华丽辞藻,却以白描手法与禅宗典故结合,将“随缘自然”的佛理融入简单场景中,既通俗易懂,又蕴含深刻哲。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开池不待月,池成月自来”以“开池”与“月来”为喻,暗含禅理。“开池”是人为的行动,“不待月”强调无需刻意等待;“池成”是结果,“月自来”则点明自然成就的道理。两句形成因果呼应,用生活中常见的“挖池”“望月”场景,传递出“顺其自然、不执刻意”的禅修态度,不必强求某种境界,当条件成熟时,契合的事物自会出现。次句“寒山逢拾得,拊掌笑咍咍”转向具体的人物互动。寒山与拾得是唐代著名的诗僧,常被后世视为禅门知己,二人相遇的故事在禅宗典籍中多有记载,象征着志同道合者的默契。此处“拊掌笑咍咍”以动作描写生动刻画出两人相遇时的欣喜:拍手欢笑,无拘无束。这种不加修饰的喜悦,既呼应前句“自然成就”的禅理,也暗含“悟道者相逢,无需多言,心意相通”的意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急雨》

下一篇:宋·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四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