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良辰":春社秋社的良辰吉日,
# 二社:指春社与秋社,是祭祀社神(土地神)的节日。春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
"千家庭院":千家万户的庭院里秋千高挂。
# 家:一作秋。
"翩翩又见新来燕":轻盈的燕子翩然归来,又见新燕翩跹飞舞。
# 翩翩:轻快飞行的样子。
"凤凰巢稳许为邻":承蒙尊贵的凤凰垂青,才能与之相邻,
# 许为邻:同意燕子来作邻居。
"潇湘烟暝来何晚":飞越湘水烟波,相从恨晚。
# 烟暝:暮霭弥漫。,潇湘:湘江的别称,因湘江水深清得名。词中泛指南方,是燕子所来的地方。
"乱入红楼":争先恐后飞入红楼,
# 红楼:指富贵人家。,乱入:纷纷飞入。
"低飞绿岸":时而低掠绿杨垂岸。
"画梁时拂歌尘散":栖于雕梁时,轻拂梁尘惊散歌筵尘雾。
# 歌尘:梁上的尘土。据刘向《别录》载,汉代有一个叫虞公的人,善于歌唱,其歌声能震散梁上灰尘。燕子栖于画梁之上,故用歌尘指梁上尘土。,画梁:有雕刻绘画的房梁。
"为谁归去为谁来":燕子啊,你究竟为谁归来又为谁离去,
"主人恩重珠帘卷":只因主人恩情深重,特卷珠帘相迎。
# 珠帘卷:卷起珠帘让燕自由出入。卷:一作捲。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酬谢词。本词描绘明媚的大好春光,暗喻自身境遇,体现了词人悠然自得的心情,表达了词人对吕夷简荐引的感恩之情。
2. 写作手法
比喻:“二社良辰,千秋庭院。翩翩又见新来燕。”点明节令时序,勾勒庭院环境,以燕子翩跹归来,喻指朝廷人才济济,寄寓词人对盛世春光的赞美与热爱,以及悠然自得之情。象征:“为谁归去为谁来”口语化提问引发读者好奇,顺势以“主人恩重珠帘卷”点明主旨,借代燕子立言的象征手法,借燕子对主人的感恩,象征词人对吕夷简等提携者的感激之情。比拟:“乱入红楼,低飞绿岸。”二句运用比拟,借燕子欢快穿梭红楼、低掠绿岸的意象,生动展现词人愉悦畅适的心境。
3. 分段赏析
上片起首三句“二社良辰,千秋庭院。翩翩又见新来燕。”点明节令时序,勾勒庭院环境,以燕子翩跹归来,喻指朝廷人才济济,寄寓词人对盛世春光的赞美与热爱,以及悠然自得之情。“千秋”既含秋千之意,呼应燕子寒食归时的节俗,又暗合时令,与“二社”相呼应。“翩翩又见新来燕”,生动描绘燕子上下翻飞的自由姿态,“又”字暗示归燕成群,“新来”既切自身初任之景,又歌颂朝廷恩德,语浅意深。“凤凰巢稳许为邻,潇湘烟暝来何晚。”两句暗喻吕夷简退位让贤,自谦依附过晚。据《宋史》记载,词人任职枢密副使时曾为吕夷简亲信陈诂开脱罪责,后得吕夷简举荐自代,此句以婉曲笔法隐晦表达。以“凤凰”喻邻巢华美高贵,用“许为邻”显谦恭姿态,“来何晚”三字自责中饱含“相从恨晚”之情,含蓄蕴藉。下片“乱入红楼,低飞绿岸。”二句运用象征、比拟,借燕子欢快穿梭红楼、低掠绿岸的意象,生动展现词人愉悦畅适的心境。“画梁时拂歌尘散”,将燕子栖画梁与华堂歌管相联,以“歌尘”点缀居处华贵,为词作增添富贵气象与艺术韵味。结尾二句“为谁归去为谁来,主人恩重珠帘卷。”以“主人”喻吕夷简,“燕”自比,委婉表达感恩之情。“为谁归去为谁来”口语化提问引发读者好奇,顺势以“主人恩重珠帘卷”点明主旨,借代燕子立言的象征手法,使感恩之意自然沁入人心。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虽难称格调高妙,却也在宋代词坛独树一帜。词人借燕子自喻,巧用比兴寄托,以委婉笔触抒发深厚情感,韵味悠长。依宋代审美尺度衡量,此作确得“风人之旨”,尽显含蓄之美。这种借燕子传递感恩之情的创作手法,为后世词家提供了借鉴,在词史发展中留下独特印记。
# “为谁归去为谁来,主人恩重珠帘卷。”燕子,一也,或以解怨,或以感恩。
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上
# 五代和凝,明夏言,均称曲子相公,岂运会使然邪。然吕申公致仕,荐陈尧佐以代,后尧佐撰燕词见意,有“为谁归去为谁来,主人恩重珠帘卷”之句,遂使黄阁中添一佳话。
清张德瀛《词徵》卷一
上一篇:宋·张炎《南楼令·云冷未全开》
下一篇:宋·张镃《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