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dié

朝代:宋作者:舒岳祥浏览量:3
qián
shēn
céng
xué
zhāo
shí
yàng
gōng
wèi
jīng
zhào
méi
jiǎn
jìn
hǎo
zhī
juàn
xún
fāng
cǎo
xiē
duō
shí
xiǎo
zhòng
kuáng
jiǎn
fēng
jiàn
huā
fēi
suí
dàn
zhū
shēn
zhuó
gèng
zhī
hóng
xiù
kān

译文

前身似曾学过赵飞燕的轻盈舞姿,如今时兴梳妆,像张敞为妻描出的秀眉。挑遍了满树好枝,却没有一处中意,疲倦地寻芳归来,在枝头歇了多时。晨雾笼罩菜畦,轻狂的性子也收敛了,风起花落,竟错将那飞红追随。不但深知要远远避开可怕的蛛丝,更明白那美人的红袖,也暗藏着危机。

逐句剖析

"前身曾学昭仪舞":前身似曾学过赵飞燕的轻盈舞姿,

"时样工为京兆眉":如今时兴梳妆,像张敞为妻描出的秀眉。

"拣尽好枝无可意":挑遍了满树好枝,却没有一处中意,

"倦寻芳草歇多时":疲倦地寻芳归来,在枝头歇了多时。

"晓畦雾重狂须减":晨雾笼罩菜畦,轻狂的性子也收敛了,

"风槛花飞误与随":风起花落,竟错将那飞红追随。

"不但蛛丝深著避":不但深知要远远避开可怕的蛛丝,

"更知红袖亦堪疑":更明白那美人的红袖,也暗藏着危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蝶》是宋末元初诗人舒岳祥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以蝴蝶为意象,通过描绘其姿态与境遇,隐喻人生选择与生存智慧。首联以典故刻画蝴蝶的美丽姿态,颔联与颈联则展现其在自然环境中的寻觅与困顿,如对理想栖息之所的执着与疲惫,以及雾重花飞时的被动与迷茫。尾联通过蜘蛛丝与红袖的意象,揭示蝴蝶对潜在危险的警惕,暗示在复杂环境中需保持审慎。全诗以物喻人,借蝴蝶的经历表达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以典故入笔,“前身曾学昭仪舞,时样工为京兆眉”借赵昭仪的舞姿与京兆尹的画眉技艺,刻画蝴蝶姿态的轻盈曼妙与妆容的精致时尚,以拟人化手法赋予蝴蝶以人的灵动感与审美意趣,展现其外在的美丽形象。颔联“拣尽好枝无可意,倦寻芳草歇多时”描写蝴蝶的动态与心理,它遍寻枝头芳草却难遂心意,最终因疲惫而停歇。此处以拟人化笔触将蝴蝶对理想栖息之所的执着寻觅与求而不得的倦怠感相勾连,暗喻对完美境界的追求及其伴随的困顿,赋予物象以深层的情感张力。颈联“晓畦雾重狂须减,风槛花飞误与随”转向环境描写,清晨雾霭浓重,蝴蝶的轻狂之态随之收敛;风动槛前,落花纷飞,蝴蝶不慎追随其后。“雾重”“花飞”既点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又以“减”“误”等动词暗示蝴蝶在外界因素影响下的被动与迷茫,映射出一种随境而迁的生存状态。尾联“不但蛛丝深著避,更知红袖亦堪疑”以蝴蝶的警觉心理作结,它不仅深知要躲避蛛丝的陷阱,更对红袖之类的美好事物心生疑忌。“蛛丝”喻指显性的危险,“红袖”则象征潜在的诱惑或威胁,诗人通过双重否定句式强化蝴蝶的审慎态度,借物喻人,暗含对复杂环境中生存智慧的思考,亦隐约透露出对世道人心的戒惧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牟巘五《三禽》

下一篇:宋·白玉蟾《残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