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ān
chāo

朝代:宋作者:徐钧浏览量:3
rén
shēng
shì
zài
jiā
shān
wàn
fēng
hóu
lǎo
wèi
huán
yàn
hàn
tóu
chéng
shì
dàn
qiú
shēng
mén
guān

译文

人生若想过得舒适自在,本应在家乡安居,可班超却远赴万里建立功勋,直至年老都没能回到故乡。即便生就有封侯之相,建立了无数功勋又如何,他只盼望着能活着回到玉门关内的故乡啊。

逐句剖析

"人生适意在家山":人生若想过得舒适自在,本应在家乡安居,

"万里封侯老未还":可班超却远赴万里建立功勋,直至年老都没能回到故乡。

"燕颔虎头成底事":即便生就有封侯之相,建立了无数功勋又如何,

# 燕颔虎头:相貌威武。

"但求生入玉门关":他只盼望着能活着回到玉门关内的故乡啊。

# 玉门关: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班超》是宋代诗人徐钧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以东汉名将班超的生平为主题,表达对其人生选择与命运的思考。诗中前两句点明人生若求自在惬意,本应在家乡,可班超却远赴万里建立功勋,直至年老仍不得归乡;后两句借用班超“燕颔虎颈”的面相特征典故,质疑建功立业的意义,强调班超渴望生回故乡的心愿。全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在对班超功绩肯定的同时,更关注其内心对故乡的眷恋,体现出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人文关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人生适意在家山”,诗的开篇便点明了一种普遍的人生理想。对大多数人而言,在家乡与亲人相伴,享受宁静惬意的生活,是最为舒适自在的状态。这一句为后文对班超人生的描述埋下伏笔,形成鲜明对比。“万里封侯老未还”,紧承上句,笔锋一转,道出班超的人生选择与结局。班超投笔从戎,远赴西域,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建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定远侯。然而,这份荣耀的背后,是他背井离乡,直至年老都未能回到故乡的代价。一个“老未还”,道尽了无尽的乡愁与无奈,也暗含了诗人对班超命运的感慨。“燕颔虎头成底事”,此句化用相面之说中班超“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的典故。诗人在此发出疑问,即便拥有注定封侯的面相,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可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通过反问的语气,表达出对功名利禄的质疑,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真正的价值所在。“但求生入玉门关”,则引用班超晚年上书朝廷“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的典故,深刻展现了班超内心深处对故乡的强烈渴望。征战一生,班超所求不过是能活着回到故乡,这质朴的愿望,与他辉煌的功绩形成巨大反差,更凸显出命运的无奈与人生的复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妙伦《无杂》

下一篇:宋·陆游《醉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