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不殒霜":上天尚未降下寒霜,
"万木正鲜泽":万千树木正鲜润光泽。
"青蒿与长松":青蒿与那长青的松树,
"各挺岁寒节":各自挺立在寒冬时节。
"朔风吹沙寒":北风呼啸吹起沙尘寒意,
"高岭冻积雪":高耸的山岭冻结着积雪。
"万木已摧落":万千树木已被摧残零落,
"长松独清洁":唯有长松独自保持洁净。
"人生无艰危":人生若没有艰难危难,
"君子竟何别":君子又究竟有何区别。
"隐几试澄思":倚着几案尝试静心思考,
"行藏易差辙":人生行止容易偏离轨迹。
1. 分段赏析
“上天不殒霜,万木正鲜泽”,这两句是对天气暖和时景象的描写,为后文对比做铺垫。“上天不殒霜”直接点明当时的天气状况,霜是寒冷的象征,没有霜的降临,说明气候温和。“万木正鲜泽”生动地描绘出在这样温暖的气候下,万木呈现出的生机勃勃的状态,树木枝叶繁茂,色泽鲜亮,展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活力。“青蒿与长松,各挺岁寒节”,此句开始引入对青蒿和长松在岁寒时表现的描写。“青蒿”和“长松”是两种不同的植物,形成鲜明对比。“各挺”表明它们各自展现出不同的状态。“岁寒节”强调在寒冷的时节,青蒿和长松都以自己的方式展现出独特的气节,为后文进一步突出长松在严寒中的表现埋下伏笔。“朔风吹沙寒,高岭冻积雪”,这两句着力营造寒冷恶劣的环境氛围。“朔风”即北风,是冬季寒冷的风,“吹沙寒”形象地描绘出北风裹挟着沙尘,让人感到彻骨的寒冷。“高岭冻积雪”描绘出高山上被冰雪覆盖、天寒地冻的景象,突出环境的极端恶劣,为后文长松在这样的环境中傲然挺立做衬托。“万木已摧落,长松独清洁”,前半句承接上文寒冷环境的描写,说明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下,众多树木都已承受不住严寒,枝叶凋零,失去了生机。“长松独清洁”与“万木已摧落”形成强烈对比,在万木凋零的背景下,长松依然保持着自身的清洁,即它的枝叶依旧翠绿,树干依然挺拔,展现出松树不畏严寒、高洁不屈的品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人生无艰危,君子竟何别”,由前面松树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诗人自然地联想到人生。“人生无艰危,假设了一种人生没有艰难危险的情况,“君子竟何别”则提出疑问,如果没有艰难困苦的考验,那么君子和普通人又有什么区别呢?通过这种反问,强调了艰难处境对于彰显君子品格的重要性,从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过渡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隐几试澄思,行藏易差辙”,最后两句写诗人自己靠着几案,试着静心思考。“隐几”是靠着几案的意思,“澄思”指静心思考。诗人在前面描写自然现象和思考人生哲理之后,在这里进一步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处世方式。“行藏易差辙”意思是人生的行为和出处很容易偏离正确的轨道,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选择的谨慎态度,以及对人生哲理的进一步深化和感悟。
下一篇:宋·郑獬《雨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