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ǐn

朝代:宋作者:杨时浏览量:3
shàng
tiān
yǔn
shuāng
wàn
zhèng
xiān
qīng
hāo
cháng
sōng
tǐng
suì
hán
jié
shuò
fēng
chuī
shā
hán
gāo
lǐng
dòng
xuě
wàn
cuī
luò
cháng
sōng
qīng
jié
rén
shēng
jiān
wēi
jūn
jìng
bié
yǐn
shì
chéng
xíng
cáng
chā
zhé

译文

上天尚未降下寒霜,万千树木正鲜润光泽。青蒿与那长青的松树,各自挺立在寒冬时节。北风呼啸吹起沙尘寒意,高耸的山岭冻结着积雪。万千树木已被摧残零落,唯有长松独自保持洁净。人生若没有艰难危难,君子又究竟有何区别。倚着几案尝试静心思考,人生行止容易偏离轨迹。

逐句剖析

"上天不殒霜":上天尚未降下寒霜,

"万木正鲜泽":万千树木正鲜润光泽。

"青蒿与长松":青蒿与那长青的松树,

"各挺岁寒节":各自挺立在寒冬时节。

"朔风吹沙寒":北风呼啸吹起沙尘寒意,

"高岭冻积雪":高耸的山岭冻结着积雪。

"万木已摧落":万千树木已被摧残零落,

"长松独清洁":唯有长松独自保持洁净。

"人生无艰危":人生若没有艰难危难,

"君子竟何别":君子又究竟有何区别。

"隐几试澄思":倚着几案尝试静心思考,

"行藏易差辙":人生行止容易偏离轨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隐几》是宋代诗人杨时创作的五言古诗。此诗开篇描绘了上天不降霜时万木生机勃勃的景象,引出青蒿与长松在岁寒中各有气节。接着通过朔风、高岭积雪营造寒冷氛围,突出万木凋零时长松的清洁。最后由物及人,思考人生在无艰危时君子难以凸显,进而隐几澄思,感慨人生行藏易出差错。全诗借松树这一形象,阐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以质朴的语言展现出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天不殒霜,万木正鲜泽”,这两句是对天气暖和时景象的描写,为后文对比做铺垫。“上天不殒霜”直接点明当时的天气状况,霜是寒冷的象征,没有霜的降临,说明气候温和。“万木正鲜泽”生动地描绘出在这样温暖的气候下,万木呈现出的生机勃勃的状态,树木枝叶繁茂,色泽鲜亮,展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活力。​“青蒿与长松,各挺岁寒节”,此句开始引入对青蒿和长松在岁寒时表现的描写。“青蒿”和“长松”是两种不同的植物,形成鲜明对比。“各挺”表明它们各自展现出不同的状态。“岁寒节”强调在寒冷的时节,青蒿和长松都以自己的方式展现出独特的气节,为后文进一步突出长松在严寒中的表现埋下伏笔。​“朔风吹沙寒,高岭冻积雪”,这两句着力营造寒冷恶劣的环境氛围。“朔风”即北风,是冬季寒冷的风,“吹沙寒”形象地描绘出北风裹挟着沙尘,让人感到彻骨的寒冷。“高岭冻积雪”描绘出高山上被冰雪覆盖、天寒地冻的景象,突出环境的极端恶劣,为后文长松在这样的环境中傲然挺立做衬托。​“万木已摧落,长松独清洁”,前半句承接上文寒冷环境的描写,说明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下,众多树木都已承受不住严寒,枝叶凋零,失去了生机。“长松独清洁”与“万木已摧落”形成强烈对比,在万木凋零的背景下,长松依然保持着自身的清洁,即它的枝叶依旧翠绿,树干依然挺拔,展现出松树不畏严寒、高洁不屈的品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人生无艰危,君子竟何别”,由前面松树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诗人自然地联想到人生。“人生无艰危,假设了一种人生没有艰难危险的情况,“君子竟何别”则提出疑问,如果没有艰难困苦的考验,那么君子和普通人又有什么区别呢?通过这种反问,强调了艰难处境对于彰显君子品格的重要性,从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过渡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隐几试澄思,行藏易差辙”,最后两句写诗人自己靠着几案,试着静心思考。“隐几”是靠着几案的意思,“澄思”指静心思考。诗人在前面描写自然现象和思考人生哲理之后,在这里进一步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处世方式。“行藏易差辙”意思是人生的行为和出处很容易偏离正确的轨道,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选择的谨慎态度,以及对人生哲理的进一步深化和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印肃《金刚随机无尽颂·正信希有分第六》

下一篇:宋·郑獬《雨馀》

猜你喜欢